第十一章
�复高皇帝的开中法?”

  李东阳点头,并道:“事急从权。臣知行此事必有弊端,然边患未除,唯有先解边军之困,方可言其他。若有不肖之徒以此牟利,当以高皇帝之法严查。”

  刘健、谢迁皆点头附议。

  一旦恢复开中法,必有勋贵朝臣插手其中,谋取盐利。然两害相较取其轻,为解决边军的粮草问题,只能暂行此法。

  复试考题,便是内阁发出的信号。

  既能试探朝中态度,也可借机发出讯号,看谁有胆子伸手!查不到便罢,事情泄露,定要砍手断脚。

  内阁商讨时,吏部尚书马文升和户部尚书韩文都在场。

  韩尚书只是皱眉,马尚书则轻飘飘道出一句话:“旁人不论,寿龄侯和寿宁侯,刘相公打算如何?”

  张皇后的两个兄弟,皇帝的两个小舅子,堪称弘治朝第一号滚刀肉。

  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刘健都恨得牙痒。

  盐引的闸门一开,张氏兄弟必要见机而上,如黑熊遇到蜂巢,不捞个够本绝不罢手。

  有他们在前头顶着,别人还怕什么?

  如果撇开他们,单以为严法处置他人,又何言公正?

  要处置张氏兄弟,必要过了皇后那一关。被杖杀的何鼎,被下锦衣狱的李梦阳,哪个不是因张氏兄弟之故?

  皇后哭一哭,皇帝就心软。

  刘健等人已是品得不能再品。

  “如此,我等理应上奏天子。”

  不是办法的办法,先在弘治帝跟前备案,得个准话。

  真到了那一天,皇后要保兄弟,天子也抹不开面子。顶多不取两人性命,到刑部大牢住几天,也可对天下人交代。

  君臣多年,弘治帝也知道两个舅子有些无法无天,三人是不想扫了自己的龙颜,才会如此委婉。

  想到自己的病,又想到朱厚照,弘治帝终于下了狠心。

  为了给儿子铺路,他能舍掉宽厚之名,用宣府文武给太子磨刀。两个舅子再亲,也没有儿子亲。

  该舍的时候,必须得舍!

  之所以下这个决心,宁瑾的一番话起了不小的作用。

  “陛下能压得住国舅,殿下可能压得住?”

  弘治帝当时就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