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笼盖掀开,雾状热气扑面,白胖的三个大包子挤在一起,面香裹着肉香,引得人食-欲-大动。

  “四郎将就用些,实是用饭的举子太多,店家忙不过来。待看过榜单,再请店家置办几盘好菜。”

  杨瓒点头,知道书童没有虚言。自己确实是起得晚了些,怪不得旁人。

  再者言,纯天然不带转基因的谷物,没有瘦肉精各种精的猪肉,后世想吃都未必吃得到。如此还要抱怨,当真是没天理。

  脑中忽然闪过几个画面,杨瓒眉头一动,举筷挟起一个包子,递到书童面前。

  “你也用些。”

  书童接过包子,疑惑顿时全消。

  四郎仍是四郎,先时的担忧纯属多余。

  捧着包子,书童吃得心满意足,满脸喜色。

  两个包子下肚,杨瓒端起热茶,却是心中打鼓。

  之前只顾着梳理记忆,注意言行,完全忽略了当下最紧急的一件事:会试放榜!

  原主十六岁中举,虽在榜末,运气成分不小,然横向纵向对比,都实属罕见。怀揣志向,春闱下场之时,更是笔走游龙,写得酣畅淋漓。

  对原主来讲,若能以贡士晋身,只要不是同进士,哪怕二甲吊车尾,也是夙愿得偿。换成现下的杨瓒,只有头疼。

  凡对科举有所了解,都会知道,会试过后不算完,尚有一场殿试需要面对。

  想想看,坐在殿中,考官是皇帝和一干大臣,想不头疼也难。

  两相比较,会试的小“号房”倒更显得“亲民”。

  当做就职招聘,临场发挥,浑水摸鱼?

  开玩笑,想都不要想!

  应聘不合格,至多没工作,回家吃自己。殿试出错,被扣上一个御前失仪的帽子,可会危及身家性命。就算不砍头,拉下去打几板子也要命。

  期望不中?

  杨瓒抱头,更不可行。

  此身不及弱冠,以其家人的厚望,今番不登榜,三年后必要再来。

  三年复三年,定是考无止境,烤熟为止。

  想到八股文,杨瓒哀叹一声,头抱得更紧。

  脑子里有原身的记忆,不代表能运用自如。通晓经义典故,未必能写出锦绣文章。

  登科难,不登科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