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无非一战
/>
  自打刘恒回来,说起外出历练中的见闻,尤其那仙使和外来大敌的事情,使得人人惊悚,转而埋首史海,寻觅相关记载。无心自无得,有心总能有所收获,一众文臣谋士本就身具非凡才学,用心寻觅之下,渐渐在众多史书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佐证,才晓得这等被故意埋入历史尘埃的秘辛,竟如此让人心惊肉跳。

  外世大敌一事几近确凿,可对于大敌到来的时机,各人就有各人的看法了。有些人觉得刘恒所言不差,外世大敌不日将至,当尽早做准备。有些人则认为外世大敌不会这么早到来,他们还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两边都不是凭空臆测,比如认为外世大敌尚远的,是纵观史书总结出的规律。就史书看来,外世大敌与此界相距极远,想要到来,需要跨越不可计数的时与空,在此期间此界会自生警兆,发生相应变化,这是近乎本能的一种自然反应。在这等反应之下,灵气充盈,人杰辈出,将显出盛极大世的模样,以期此中能炼化出能抗住大劫的强大存在。

  “兵部尚书与工部尚书,兼齐溪、明杰两位一品大学士据理力争,觉得我岳州开大夏之未有,辟先祖未尽之地,乃是宏我大夏声威之盛举,不仅不该责罚,更该大举封赏。”黄安沉声禀报,“而吏部、礼部、户部三部尚书与觉瑜、茂易两位大学士则约同朝野众多名望联名上书,称大将军违抗君命,妄挑胡夏交锋,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听闻他的话,议事堂内起了片片骚动。

  随着岳州军日益势大,凡是在议事厅排得上座椅的,无论文臣武将,总能和景京那边牵扯些关系与交情出来。这不独是岳州军一方的举动,景京一边眼见岳州军坐大,在太子之争中几有鹤立鸡群的架势,明面上看起来最有登上太子之位的成算,人心自然随风而动。若是刘恒一朝登上太子之位,岳州军上下足有太多人会鸡犬升天,早早攀些交情,总没有坏处。

  于是短短时间,人情遍地,使得黄安再想打听什么景京方面的消息,已不再像一年前那么艰难,凡是景京有什么风吹草动,这议事厅里坐的文文武武,都能从各种渠道提前得到消息。譬如黄安刚刚所言之事,实则在差不多黄安得到消息的时候,众人就或多或少已经有所耳闻了。

  “左相和右相呢?”刘恒问道。

  黄安拱手道:“还未表态。”

  左相赵理,右相王时景!

  这二人都已当政数年,分理朝务诸事,乃是朝中巨柱。他们一人是法家大德,一人官家名宿,在朝野都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若是谁人开口,哪怕开平帝也要谨慎对待。

  他们还没开口,事情便没有定论,至于开平帝,这位高寿到举史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