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穷尽八荒六合,亦必诛之!
明在南洋的所有利益。

  更多的还是为了利益而顺手为之的事情,听在刘发子等人的耳朵里面,可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尤其是对于那些前宋遗民来说——

  大宋没有灭亡的时候,占城人还会对当时的大宋百姓高看一眼,可是当大宋亡了之后,这些大宋遗民的身份就一落千丈了。

  占城人穷,大宋遗民不穷,占城人又懒又笨,可是占城人会抢。

  用面对这种情况,就算脚趾头去想也能想得到,占城的官府肯定不会向着所谓的大宋遗民。

  直到大明建立之后,占城人把大宋遗民当成肥羊的毛病才算是收敛了几分,待到洪武年间有大明百姓漂洋过海来到占城之后,占城人也不过是把明抢改成了暗夺。

  没办法,谁让中原王朝自古来都不太重视海外百姓呢?

  然而这一切都将改变。

  砍了两个主谋外带十一个从犯的脑袋,看着影响不大,其实背地里的影响却是重于泰山。

  尤其是大明的皇太孙殿下和赵王殿下都在这里,这已经无异于代表着大明的皇帝在向天下人表态:大明会给自家在海外的百姓撑腰!

  刘发子不傻,海外的这些中原百姓也不傻:有了西洋舰队和大明在后面给自己这些海外之人撑腰,自己这些人就能把腰杆子挺起来,占城猴子也会老实个几百年!

  然而出乎于刘发子等人意料的是,朱瞻基所抛出来的大炸弹显然不止一个:“待领使馆设立之后,社学也会同时设立,所教授的内容也与大明本土所授一般无二,以后你们的孩子该读书的读书,该科举的科举,总是漂泊在外,也不是个办法?”

  刘发子等人呼呼啦啦的跪了一片——

  如果能活得下去,谁愿意出海?没有几个读书识字的先生,只能一代代的口口相传,许多学问也就慢慢的丢了。

  就像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刘发子等人知道这个典故,然而却是一知半解,拿竹筐盛食物,拿酒壶装酒,这已经是这些人能想象出来的极限了,谁知道真正的箪食壶浆又该是个什么样子?

  谁不想自家的娃子能读书?谁不想自家的娃子能做官?

  可是往常也只能想想。

  大明允许海外之人科举,可是往常只有占城王室及占城的贵族子弟们有条件读书参加科举,自己这些漂泊在海外的大明百姓反而没有这个指望!

  如今得了皇太孙殿下的允诺,自己这些人的子孙后代也有希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