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杨某人一言既出
��拿银子,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一点儿都不稀奇。”

  朱瞻基迟疑着道:“如果,如果他们从外面运进来大量的宝钞呢?”

  杨少峰阴恻恻的笑道:“等他们能通过万全右卫再说吧!我之前就已经跟万全都司和万全右卫,还有所有通往边市城的关卡都打过招呼,每个人携带的宝钞不允许超过十贯,这就注定了他们没办法弄大量的宝钞过来,除非他们连命都不在乎了。”

  朱瞻基依旧摇了摇头道:“不对。就算是这样儿,估计这些人也有办法避开。”

  想了想,朱瞻基便接着道:“你看啊,我在京城用一两银子换十两宝钞,然后再到你这里来买两瓶香水弄回大明去卖,里外里可以赚九两,是吧?你总不能禁止有人带香水入关吧?”

  杨少峰呵了一声道:“你当其他人都是傻子?你能想到,其他人就想不到?

  可是你得想想,当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消息后,就算是碍于各种原因不能自己来边市城,难道他们就不会提高宝钞和银子的兑换价格?

  当然,这些人里面可能会有人打个时间差和地域差,比如仗着信息传递不便,会有人拿着银子去一些偏远的地方兑换宝钞,从中以获利,这个我确实没办法阻止,也没办法解决。

  但是有一点就是,那些偏远地方在信息传递不便的同时,也注定了那些百姓手里的宝钞不会多,甚至于刚好够他们用来换盐吃的,所以想要从百姓手里兑换大量的宝钞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而且你还忘了一件事儿,那就是他们换了宝钞再来边市城,路上是需要时间和吃饭的,大明等于又多了一笑税,如果再把这些隐形的成本都算进去,这些人很可能就是一场徒劳。

  换句话说,拿银子换宝钞的人越多,宝钞的价值也就越高,最终达到和银子持平,甚至于超出银子。而这,才是信用货币的本质,才是大明宝钞原本应该有的作用。”

  朱瞻基琢磨了半晌之后才道:“所以,那些鞑靼人和瓦剌人会要求用宝钞来进行一部分的结算?”

  杨少峰点了点头道:“不错。哪怕他们知道宝钞在别的地方没有用,但是这个重要吗?只要在边市城能用一比一甚至更多的比例来使用,他们就知足了。

  因为别的地方买不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比如铁锅,比如盐茶,比如煤泥,所以他们不会在乎宝钞在长城以内的价值到底有多低,他们只在乎宝钞在边市城的价值有多高。”

  朱瞻基依旧有些懵:“那他们就不担心,有一天会突然涌入大量的宝钞,导致宝钞再一次失去价值?”

  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