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我首先是从香港站上拜读到这本奇书的。无疑,这是聂茂博士创作生涯中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大胆突破,他先前那种文刍刍的叙事风格被chu暴地撕毁。我对他的勇气表示敬佩。在当下灯红酒绿的市民生活中,趣味派对的出现吹响了向传统文化挑战的号角!

  《新西兰华人商报》总编

  罗尔斯.杰米

  这本书糟蹋了聂茂先生的创作才华。他不应该走这种通俗的路子,我读过他不少散文和小说,当然还有他的学术文章。在那些文章中,我看见的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型作家。而这本书,除了让普通市民狂喜外,他还能赢得什么呢?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艺部主任

  大卫.彼德斯

  x派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在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上流社会就流行一时。但是,我没料到香港、台湾及中国大陆至今也有这种东施效颦的前卫者。我坚决反对这些人的低级趣味生活!

  美国爱荷华世界华人文学协会会长

  张健中

  什么是通俗,什么是高雅?聂茂博士的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书中的高雅人士所做的却是最最通俗的事,可谁能否定他们的行为意义呢?

  香港《镜城早报》主编

  欧阳怡嘉 博士

  惊世骇俗,振耳发聩。这是一本注定会引起热烈争论的书,也注定是一本十分畅销的书。但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也必须时时警惕,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捍卫自己的道德底线!

  台湾《奔流》杂志主编

  慕容若兰 女士

  关于本书

  引子(1)

  如烟的宾馆,阳光洗着每一张疲惫的脸

  缠绵的音乐,花朵般滑腻的脸,发黑的咖啡,过时的流行期刊,粘有口红的杯碟,消魂的夜和无力的呵欠,在阿东的脑海里一波又一波,蝴蝶般消隐又显现。

  已经是星期天早晨九点多钟了,阿东坐在醉潭宾馆一楼大厅的长沙发上,透过高高的玻璃门,懒洋洋地看着街道上几乎没有声音的行人车流。

  玻璃门真好。他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可外面的世界却看不到他。

  阿东他们要的就是这种“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奇妙感觉。

  真有意思。阿东晃了晃头,眼睛仍然看着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