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说一年博士毕业就一年毕业
是怎么答辩通过的,他也就怎么答辩通过好了。走过一遍的路还能迷路不成。
2000年秋季学期剩下的这两个月,也就只够这样交锋两回合,就特么过去了。
中间顾玩本来打算趁着寒假,回国过个年什么的。但是家里人也考虑到他是第一年出国,很贴心地选择了全体都来大洋国过年。
反正从母亲到妹妹到表哥,他家还没哪个亲戚敢说来美国已经玩腻了的,假借探视顾玩的名义顺便在旧金山洛杉矶转转,也没什么不好。
另外,表哥周轩已经正式从风云基金离职,选择了给顾玩打工,在顾玩新成立的科研公司当cfo,负责帮顾玩解决一切融资问题。所以过完年之后,他也会留在这儿帮顾玩处理生意,暂时不用再回国了。
时间很快转入读博的第二学期,也就是2001年春季学期。
经过二月份、三月份的两轮答辩,顾玩终于把《天体物理》方面几位审稿人的意见,一一充分的回复了,也让他们心服口服。
他那篇关于“解决黑洞定义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关于封闭系统不可以自发熵减之间悖论”的论文,也正式在三月底刊印的那一期《天体物理》上,公开发表了。
短短两三天,学界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就产生了激烈的争议和分歧。
一开始,只是天体物理领域的一些科学家,出来指手画脚。
发展到后面,大约一周之后,连不少研究反物质具体表现的顶级大神、不乏有能力竞争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也加入了进来。
他们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是黑洞本身和天体物理了,他们关注的是顾玩这个论文,为他们提供了反物质成因本质的更多思考。
研究黑洞才多大学界关注度?毕竟这玩意儿对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吃瓜群众除了猎奇也不会去关注。(后世地球上虽然关注的人多,但那是多年亚文化和科幻造势的结果,并不是靠科学本身的普及)
而研究“反物质的自然成因”的话,逼格一下子就高了很多了。
核反应,哪怕是氢核聚变,质量亏损带来的能量转换,也不过是千分之七。
反物质湮灭的转换效率,可是100%呢,光是这个能源学领域的噱头,都能让上流社会的顶层资本大佬们,关注这个话题了,哪怕只是画饼吹牛。
顾玩先保持低调,在国外扛住了第一波质疑,基本上没对圈外人吭声,过了大约半个多月。
到4月中旬了,专业人士的质疑声终于小了下去,剩下的都是建�
2000年秋季学期剩下的这两个月,也就只够这样交锋两回合,就特么过去了。
中间顾玩本来打算趁着寒假,回国过个年什么的。但是家里人也考虑到他是第一年出国,很贴心地选择了全体都来大洋国过年。
反正从母亲到妹妹到表哥,他家还没哪个亲戚敢说来美国已经玩腻了的,假借探视顾玩的名义顺便在旧金山洛杉矶转转,也没什么不好。
另外,表哥周轩已经正式从风云基金离职,选择了给顾玩打工,在顾玩新成立的科研公司当cfo,负责帮顾玩解决一切融资问题。所以过完年之后,他也会留在这儿帮顾玩处理生意,暂时不用再回国了。
时间很快转入读博的第二学期,也就是2001年春季学期。
经过二月份、三月份的两轮答辩,顾玩终于把《天体物理》方面几位审稿人的意见,一一充分的回复了,也让他们心服口服。
他那篇关于“解决黑洞定义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关于封闭系统不可以自发熵减之间悖论”的论文,也正式在三月底刊印的那一期《天体物理》上,公开发表了。
短短两三天,学界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就产生了激烈的争议和分歧。
一开始,只是天体物理领域的一些科学家,出来指手画脚。
发展到后面,大约一周之后,连不少研究反物质具体表现的顶级大神、不乏有能力竞争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也加入了进来。
他们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是黑洞本身和天体物理了,他们关注的是顾玩这个论文,为他们提供了反物质成因本质的更多思考。
研究黑洞才多大学界关注度?毕竟这玩意儿对现实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吃瓜群众除了猎奇也不会去关注。(后世地球上虽然关注的人多,但那是多年亚文化和科幻造势的结果,并不是靠科学本身的普及)
而研究“反物质的自然成因”的话,逼格一下子就高了很多了。
核反应,哪怕是氢核聚变,质量亏损带来的能量转换,也不过是千分之七。
反物质湮灭的转换效率,可是100%呢,光是这个能源学领域的噱头,都能让上流社会的顶层资本大佬们,关注这个话题了,哪怕只是画饼吹牛。
顾玩先保持低调,在国外扛住了第一波质疑,基本上没对圈外人吭声,过了大约半个多月。
到4月中旬了,专业人士的质疑声终于小了下去,剩下的都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