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你以为的不是你以为的
p; 或许很多本科没怎么学物理的看官,看到这一步,还是对于为什么艾弗森教授会强调在原先对类黑洞天体的定义中,“熵”消灭了,以及为什么类黑洞天体只有上述三个物理量,觉得懵逼。
这里再举一个比较通俗、帮助理解,但其实不太准确的例子。
在热力学当中,有能量就有热,有热就有辐射,这个基本上是最底层的共识了。
比如你冷到宇宙中最冷的点,什么热源都没有,只有宇宙背景余温,那也是能测到的——当年彭齐亚斯和皮德罗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就是这玩意儿。
顾玩也测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且测得的值比其他人的还低,是目前这个星球上所有科学家测得的最低值,人家顾玩就是靠这个发现,发掘到学术界的第一桶名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顾玩继续往下研究黑洞,也是非常有学术路线继承性的。)
所以,学界都认为,有热有熵却没有辐射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宇宙中最冷的点都有辐射,你凭什么没辐射?没辐射,那就等于没熵没能量了。
(再次强调,这个表述其实不能这么等于,还要在高等物理里转好几个弯,但为了大家看得懂,就这样近似表述了。)
而黑洞应该是没有辐射的。因为你光都射不出来,辐射怎么发出来?
辐射这玩意儿的本质,也是电子波动、基本粒子运动之类的能量波动,是有载体的呀。光也是辐射的一种,光射不出来,辐射自然也射不出来。
所以黑洞就不该有热有熵,黑洞吞噬的过程就是在灭熵,大逆不道、违背宇宙第一法则。
几十年来,千百位科学家,都被这个思路偏见,锁得死死的,这才导致这个漏一直丢在这儿,等顾玩去捡。
因为在他之前那些提这事儿的人,都被当成了基本功不扎实的民科。
可惜,下一秒钟,顾玩拿出的新理论研究,就让艾弗森教授的四平八稳质疑,出现了一丝裂隙。
如前所述,他的开题论文,是三个月前准备、两个半月前发出的。之所以现在才发表,那是因为期刊方面需要的时间比较久。
所以,投递出去之后的这两个半月,足够顾玩做很多事情了。
艾弗森教授让他就开题思路答辩的时候,他已经把后一阶段的活儿,都做得初具规模。
这也是搞纯理论物理的好处,因为你不需要动用实验室,不需要借助导师的物质资源,只要有纸笔推演有计算机帮你算,就足够了。
&e
这里再举一个比较通俗、帮助理解,但其实不太准确的例子。
在热力学当中,有能量就有热,有热就有辐射,这个基本上是最底层的共识了。
比如你冷到宇宙中最冷的点,什么热源都没有,只有宇宙背景余温,那也是能测到的——当年彭齐亚斯和皮德罗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就是这玩意儿。
顾玩也测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且测得的值比其他人的还低,是目前这个星球上所有科学家测得的最低值,人家顾玩就是靠这个发现,发掘到学术界的第一桶名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顾玩继续往下研究黑洞,也是非常有学术路线继承性的。)
所以,学界都认为,有热有熵却没有辐射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宇宙中最冷的点都有辐射,你凭什么没辐射?没辐射,那就等于没熵没能量了。
(再次强调,这个表述其实不能这么等于,还要在高等物理里转好几个弯,但为了大家看得懂,就这样近似表述了。)
而黑洞应该是没有辐射的。因为你光都射不出来,辐射怎么发出来?
辐射这玩意儿的本质,也是电子波动、基本粒子运动之类的能量波动,是有载体的呀。光也是辐射的一种,光射不出来,辐射自然也射不出来。
所以黑洞就不该有热有熵,黑洞吞噬的过程就是在灭熵,大逆不道、违背宇宙第一法则。
几十年来,千百位科学家,都被这个思路偏见,锁得死死的,这才导致这个漏一直丢在这儿,等顾玩去捡。
因为在他之前那些提这事儿的人,都被当成了基本功不扎实的民科。
可惜,下一秒钟,顾玩拿出的新理论研究,就让艾弗森教授的四平八稳质疑,出现了一丝裂隙。
如前所述,他的开题论文,是三个月前准备、两个半月前发出的。之所以现在才发表,那是因为期刊方面需要的时间比较久。
所以,投递出去之后的这两个半月,足够顾玩做很多事情了。
艾弗森教授让他就开题思路答辩的时候,他已经把后一阶段的活儿,都做得初具规模。
这也是搞纯理论物理的好处,因为你不需要动用实验室,不需要借助导师的物质资源,只要有纸笔推演有计算机帮你算,就足够了。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