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打无把握之仗
�错了。

  第一次考高数的时候,物科院六个班、200多名新生,有大约10几个请假去考。到了英语的时候,再递请假条的就只剩9个人了——有3个人高数上/下全挂,已经失去了军训期间再请假考试的资格。

  其他8个跟顾玩一样有资格继续闯关的人里,也只有6个是跟顾玩一样,高数上下全过的,另外两人则是挂了高数下,用掉了一条命,还剩最后一条。这俩人只要后续再挂一科,也没资格继续申请免修了。

  渐渐的,“围观每一轮申请参加免修考试时,还剩多少人有资格请假”,就成了军训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八卦时刻了。

  不光物科院这样,其实其他院也一样。

  一到军训间隙休息的时候,一群新生就围坐在一起瞎侃,难免聊到这事儿:

  “听说全校去大洋国的2+3公费交流生名额,每年也就20几个。我们物科院算强的,每年大二结束的时候,至少分到2个。大家表现好、成果多的年份,可能是3个。”

  “那2~3个名额,就会从目前的9个免修申请生里面产生吗?”这显然是从来没关心过这个问题的小白在追问。

  江湖百晓生们这时候就会给大家扫盲:“也不一定。只要大二结束的时候,修够4年的学分就行了。只不过这次没过的,后续就要认认真真选课上课才能有资格考了,不能再随随便便自学、然后赶别人高年级的重修补考机会。

  正常修的话,60分就算及格,但交流生都要求提前修的课至少70分以上,所有课平均分80,这都是硬杠子。竞争激烈的年份,就要优中选优,不过那就不一定看纸面成绩了,在校期间成果、论文,这些都要综合考量。”

  小白们听了百晓生们的讲解,纷纷点头作醍醐灌顶状:“原来是这样,那也很了不得了,现在申请免修多通过几门,就赢在起跑线上了,后面两年轻松不少。”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军训间杂着免修考试,也转过去了三轮。

  第二轮的外语是直接按四级标准来的,权重很高,过了就能大一大二四个学期都不上外语课了。

  好在外语是最容易超前学习的,高考外语考高分的学霸,好多本来就有实力直接过四级。所以外语考完的时候,9个人还剩下8个。

  但后面的每一关,就越来越不是高中阶段超前学习能搞定的了。

  基本物理上/下考完,8剩6;电路分析上/下之后剩3个;线性代数/复变函数考完,就只有俩了。

  顾玩当然在其中了,还有一个是六班的,顾玩也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