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陆作战
�了5年,共和国付出了上千万人员伤亡的惨重代价。

  要知道,这个时候,共和国的人口总量也不过8亿多一点!

  1000万的伤亡,平坦下来就是80个人中就有1个。要知道,平均下来,1个人与大约300人有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平均算下来,每个共和国公民的亲人、同学、朋友与同事中就有4个人因战争伤亡,其中1个人死于战火!

  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比例,可以说,战争对共和国社会的影响已经到了最基本的层面!

  换个角度想,如果能够依靠人员伤亡最小的战略打击击败美国,为什么要让成千上万的共和国军人去送死呢?

  即便裴承毅不考虑连任,也得为共和国的安定考虑吧。

  问题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裴承毅不可能不知道,仅仅依靠战略打击就让美国投降的可能性非常渺茫,而任何优秀的领导人都不会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渺茫的希望上,也就会做好第二手准备。

  事实上,从一开始,裴承毅就没有排除用地面战争打垮美国可能性。

  正是如此,在进入2063年之前,共和国最高统帅部就批准了陆战队提交的战略部署计划,向加勒比海地区部署更多的地面部队。虽然当时这么做的目的是攻打波多黎各,占领这座用来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岛屿,并且在接下来的作战行动中控制古巴,防止美国在极端情况下突袭古巴,为天军的战略轰炸机建立前进基地。但是到了2063年,特别是在共和国陆战队已经登上古巴之后,最高统帅部没有把部署在大西洋上的地面部队撤回来,而是让陆战队就地整编,为下一轮进攻做准备。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裴承毅就已经认识到,很有可能用一场地面战争来解决问题。

  关键不是打不打,而是在什么时候打,以及在什么地方打。

  根据战后披露的信息,当时裴承毅的主要精力就用在了这个上面,即如何用一场规模不是太大的地面战争来打垮美国的抵抗意志。

  毫无疑问,欧洲在英国的行动,成为了共和国最高统帅部批准地面战争的关键因素。

  4月中旬,最高统帅部批准了陆战队的作战计划,规定在兵力投入不超过100万(包括舰队与航空兵,但是不包括后勤保障部队)的情况下,发动一场规模有限的地面战争,登陆地点在北美洲大陆东北地区,目的是迫使加拿大投降,并且阻止欧洲进军美洲大陆。进攻发起时间方面,最迟不得晚于5月底。

  当然,共和国当局没有及时披露这一消息。

  为了迷惑敌人(准确的说,应该是迷惑欧洲),共和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