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军登场
  这个问题,成了空天轰炸机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当然,早就有人想过用遥控的方式来控制轰炸机。问题是,在只能使用电磁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即便不考虑战场上的电磁干扰,也得考虑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干扰,因此在没有更加理想的通信设备的情况下,遥控操作的空天轰炸机也不现实。

  正是如此,在2063年之前投入实战的空天轰炸机,实际上都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空天轰炸机,至少算不上是全空域作战飞机。这些空天轰炸机往往只能在大气层外作战,进入大气层后,作战性能甚至比不上20年前的轰炸机,更别说与j-22这类“终极”战斗机过招了。受此影响,空天轰炸机在战场上的贡献非常有限,往往依靠几乎无限的续航力,从本土起飞,打击敌国境内的重要目标,而且主要在大气层外投掷动能弹药,很少在目标上空进入大气层内活动。因为作战使用非常有限,所以共和国天军与美国天军都把重点放在了开发新一代控制系统上,而没有大批量制造不太成熟的空天轰炸机,甚至没有对空天轰炸机的性能做太高的要求。受此影响,在2063年之前投入使用的空天轰炸机更像是重量级的空天战斗机,即载弹能力相对有限,只能对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出动一次所能打击的目标非常有限,远远比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轰炸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量子通信技术能在2062年广泛应用,头号功臣就是共和国天军。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开发量子通信技术方面,天军提供了70%的经费,并且承担了80%的基础开发工作,海军只提供了25%的经费、承担了15%的开发工作(另外5%的经费与5%的开发工作由陆军与陆战队共同承担)。因为开发难度非常巨大,特别是在最基础的层面上,连续失败沉重打击了科研团队的士气,甚至一度有人认为,量子技术很难走出实验室,所以对量子技术需求较低的海军一度打算终止开发,将已经取得的科研成功转为技术储备,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其他领域,比如开发威力更大的电磁炮(当时共和国海军已经着手开发2000千克级电磁炮,甚至提出了5000千克级与10000千克级电磁炮的开发设想。为了使这些疯狂的计划得到最高统帅部的支持,海军还在螺旋加速器领域投入巨资,提出了用螺旋电磁加速器取代火箭,用来发射航天器。从理论上讲,用电磁炮发射航天设备,能够将航天发射的效率提高几十倍,并且将航天发射成本降低九成以上)。如果不是天军坚持,甚至一度以终止全部合作开发项目的方式威胁海军,恐怕量子通信技术的开发工作早就结束,也不可能在大战期间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通信设备了。

  同样的,配套的相关技术也由天军与海军共同开发。

  因为量子通信不受空间距离,甚至不受任何自然环境影响,所以量子通信设备用在遥控战斗机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