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进军古巴
��过于惨烈,出于保护共和国军人,共和国军队很有可能在战场上使用包括战术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加速战争进程。
真要发展到这一步,这场战争不但是共和国军人的悲剧,也是美国人的悲剧。
作为次优选择,在不登陆美国本土的情况下,以战略轰炸的方式来结束战争,成为了第四种结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共和国当局主要的努力方向。
虽然以战略轰炸的方式打垮美国,存在很多问题,难度也不小,但是能让几百万官兵活着回家,再大的问题也得克服。
战略轰炸的最大问题就是美国过于庞大。
实战早已证明,对于国土面积过于广袤的国家,战略轰炸的意义并不明显,甚至会让轰炸方付出不可承受的损失。历史上,被轰炸炸垮的只是一些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而且主要是孤立无援的岛国。别说对付美国这种拥有完善的本土防空系统的国家,哪怕是在20多年前,共和国在占据了几乎所有优势的情况下,也没有通过一场大规模战略轰炸来打垮国土面积大约为美国三分之一的印度,而是出动百万大军,以一场规模宏大的地面战争击败了印度。当时共和国不是不打算用轰炸来打垮印度,也不是想让陆军官兵做出牺牲,而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了打地面战争的决策。
对付美国这样的国家,战略轰炸的难度更大。
别的不说,要想炸垮美国,至少需要动员数万架轰炸机,消耗数以亿计的弹药。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仅仅将阿拉帕契亚山脉以东的美国东部地区变成废墟,就需要出动千万架次的轰炸机,消耗2亿吨弹药物资。以出动1000万架次为准,按照战争期间轰炸机的平均损失率计算,这都意味着要损失大约3万架轰炸机(平均损失率为千分之三,即出动一千架次损失三架)。毫无疑问,如此巨大的损失让轰炸变得得不偿失。要知道,共和国在2061年生产的轰炸机也不过2万多架。相对而言,弹药消耗更加惊人。暂且不说生产2亿吨弹药物资需要多少资源,仅仅向前线运送这些弹药物资就需要载货量为10万吨的商船航行2000次,即一支由50艘商船组成的船队航行40个来回。因为在航运途中会有损耗,商船本身也需要消耗物资,加上其他部队消耗的物资,投向美国的弹药仅占实际消耗的40%左右,即需要运送的物资不是2亿吨,而是5亿吨。如此一来,就算共和国投入20支船队,也要保证每支船队在1年内跑5个来回。
组织、调运、分配与管理这么多的物资,绝对是一件能让人发疯的事情。
正是如此,在进军美国之前,共和国先后占领了迪戈加西亚、控制了塞舌尔群岛、让南非出让了福尔斯湾、扫荡西非地区、攻占佛得角群岛、进军小安德�
真要发展到这一步,这场战争不但是共和国军人的悲剧,也是美国人的悲剧。
作为次优选择,在不登陆美国本土的情况下,以战略轰炸的方式来结束战争,成为了第四种结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共和国当局主要的努力方向。
虽然以战略轰炸的方式打垮美国,存在很多问题,难度也不小,但是能让几百万官兵活着回家,再大的问题也得克服。
战略轰炸的最大问题就是美国过于庞大。
实战早已证明,对于国土面积过于广袤的国家,战略轰炸的意义并不明显,甚至会让轰炸方付出不可承受的损失。历史上,被轰炸炸垮的只是一些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而且主要是孤立无援的岛国。别说对付美国这种拥有完善的本土防空系统的国家,哪怕是在20多年前,共和国在占据了几乎所有优势的情况下,也没有通过一场大规模战略轰炸来打垮国土面积大约为美国三分之一的印度,而是出动百万大军,以一场规模宏大的地面战争击败了印度。当时共和国不是不打算用轰炸来打垮印度,也不是想让陆军官兵做出牺牲,而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了打地面战争的决策。
对付美国这样的国家,战略轰炸的难度更大。
别的不说,要想炸垮美国,至少需要动员数万架轰炸机,消耗数以亿计的弹药。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仅仅将阿拉帕契亚山脉以东的美国东部地区变成废墟,就需要出动千万架次的轰炸机,消耗2亿吨弹药物资。以出动1000万架次为准,按照战争期间轰炸机的平均损失率计算,这都意味着要损失大约3万架轰炸机(平均损失率为千分之三,即出动一千架次损失三架)。毫无疑问,如此巨大的损失让轰炸变得得不偿失。要知道,共和国在2061年生产的轰炸机也不过2万多架。相对而言,弹药消耗更加惊人。暂且不说生产2亿吨弹药物资需要多少资源,仅仅向前线运送这些弹药物资就需要载货量为10万吨的商船航行2000次,即一支由50艘商船组成的船队航行40个来回。因为在航运途中会有损耗,商船本身也需要消耗物资,加上其他部队消耗的物资,投向美国的弹药仅占实际消耗的40%左右,即需要运送的物资不是2亿吨,而是5亿吨。如此一来,就算共和国投入20支船队,也要保证每支船队在1年内跑5个来回。
组织、调运、分配与管理这么多的物资,绝对是一件能让人发疯的事情。
正是如此,在进军美国之前,共和国先后占领了迪戈加西亚、控制了塞舌尔群岛、让南非出让了福尔斯湾、扫荡西非地区、攻占佛得角群岛、进军小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