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战略大迂回
 在这份被封存了近百年的报告中,匿名起草者明确提到,如果不能设法在战争期间边将欧洲边缘化,共和国将在战后面临两难选择,即要么做好与西方世界打第四次世界大战的准备,要么就得与团结起来的欧洲分享胜利果实。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根本没得选。

  说得直接一点,即便共和国当局愿意退一步,与欧洲分享胜利果实,随着西方世界以欧洲为核心再次团结起来,共和国必然会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换句话说,这只是延迟了第四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

  要想避免第四次世界大战,就得使欧洲边缘化。

  从共和国的战略上,能够明确看出这一点。

  可以说,在欧洲参战的问题上,共和国当局就充分利用了欧洲。虽然几乎所有欧洲人都将俄罗斯看成东方国家,把俄罗斯人看成东方人,但是从基础文化看,俄罗斯人更像是欧洲人,而不是亚洲人,或者说是更倾向于基督教文明的欧洲。欧洲以向俄罗斯宣战的方式加入第三次世界大战,本身就是一个战略失误,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欧洲失去了与俄罗斯联盟的可能性。从短期来看,这对欧洲有利,因为俄罗斯的存在让欧洲避免了与共和国直接为邻的危险,也就为欧洲争取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要共和国取得大战的最后胜利,就会登陆美洲大陆,也就会努力控制环太平洋地区,从而形成对欧洲两面包夹的态势,让欧洲失去大范围扩张的机会。也就是说,即便欧洲能够控制欧洲大陆,能够南下控制北非,能够控制北大西洋,也最多只是一个地区性强国,或者说是一个影响力非常有限的世界性大国,而不可能成为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

  要想改变这一局面,欧洲的唯一机会就是进军美洲大陆。

  也就是说,欧洲要借助共和国击败美国的机会,在美洲大陆上站稳脚跟,并且获得从美洲进军太平洋的机会,从而打破共和国的封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实力不亚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明白这一点,也就能够明白共和国要做些什么了。

  反过来看,共和国当局在中东战场上久拖不决,就是不希望欧洲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已经取得了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共和国当局没有做出进军北非的决定,也与此有关。

  当然,在是否进军摩洛哥的问题上,显然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从遏制欧洲,阻止欧洲全球扩张的角度出发,最理想的办法肯定不是在欧洲四周建立起高墙。要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已经用四十多年的时间证明,围堵只能使具有实力的大国走上极端道路,而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大国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