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添油加醋
22航空舰队来说,编在这支舰队里的5艘“重庆”级航母都是在2060年11月之后服役的,其中3艘在2060年11月陆续服役,另外2艘在2062年的7月份陆续服役,全是最新的航母。与之前2个批次的“重庆”级相比,后2个批次都有所改进,第三批次增强了末段防御系统,并且加厚了甲板装甲(主要就是抵抗集束子母弹),而第四批次则通过采用单位输出功率更大的新式反应堆,在没有增加反应堆数量的情况下,拥有了更加强大的电力系统,也就因此成为了第一种装备“梅杜沙”防御系统的航母。虽然受基本条件限制,即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仍然非常有限,航母上的“梅杜沙”系统是巡洋舰版的改进型,拦截性能比主力舰型差了不少,但是作为一种划时代的战舰防御系统,有没有的差别要与有了之后的差别更加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梅杜沙”装到“重庆”级航母上,不但是非常大胆的尝试,还催生新一代航空作战平台,为海军航空兵迎来了新生。当然,从战术角度讲,这种改进的直接好处就是让航母获得了与主力舰一同行动的能力。比较可惜的是,第22航空舰队里面只有2艘装备了“梅杜沙”系统的航母,另外3艘都没有该系统,仍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绝对拦截能力。
当然,真正的主角还是2支主力舰队里的16艘“汉”级主力舰。
作为共和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得最多的一级主力舰,“汉”级总共建造了60艘(前面56艘属于共和国海军,且均在2061年底之前建成,最后4艘是应阿根廷要求,由共和国海军采购,在建成服役半年之后转交给阿根廷海军,均在2062年之后建成,且都在战后以低价处理销售给阿根廷),虽然这些战舰大都在2年之内陆续服役,但是受几次由主力舰主导的海战影响,分7个批次建造的56艘“汉”级总共有4种型号,其中最后2批16艘属于终极改进型号,海军内部往往将其称为“苗”级(第六批次的第一艘就是“苗”号)。与最初建造的16艘“汉”级相比,第四个型号的最大改进之处就是选用了最新一代900千克级电磁炮。按照共和国海军公布的技术标准,这种在2060年底才研制成功的新式电磁炮的主要改进之处就是采用强制冷却方式,配合更加强大的电力系统,将最大射速由每分钟30发提高到了每分钟90发,或者在最初10秒内投射30枚炮弹。这就意味着,与最初的“汉”级相比,第四个型号的火力投射强度提高了1倍,相当于将打击能力提高了1倍,除了能够以相同的方式打击2倍的目标之外,还可以选择在同样的时间内将打击强度提高1倍,以提高打击力度。
这个小小的改进,让主力舰队的战斗力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因为美国海军的主力舰仍然是“长岛”级,更加强大的“罗德岛”级要到2062年下半年才能建成服役,而且后面32艘“长岛”级与最出8艘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即主炮的性能指标完全一样,所以考虑到“长岛”级在中途岛海战中的实际
当然,真正的主角还是2支主力舰队里的16艘“汉”级主力舰。
作为共和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得最多的一级主力舰,“汉”级总共建造了60艘(前面56艘属于共和国海军,且均在2061年底之前建成,最后4艘是应阿根廷要求,由共和国海军采购,在建成服役半年之后转交给阿根廷海军,均在2062年之后建成,且都在战后以低价处理销售给阿根廷),虽然这些战舰大都在2年之内陆续服役,但是受几次由主力舰主导的海战影响,分7个批次建造的56艘“汉”级总共有4种型号,其中最后2批16艘属于终极改进型号,海军内部往往将其称为“苗”级(第六批次的第一艘就是“苗”号)。与最初建造的16艘“汉”级相比,第四个型号的最大改进之处就是选用了最新一代900千克级电磁炮。按照共和国海军公布的技术标准,这种在2060年底才研制成功的新式电磁炮的主要改进之处就是采用强制冷却方式,配合更加强大的电力系统,将最大射速由每分钟30发提高到了每分钟90发,或者在最初10秒内投射30枚炮弹。这就意味着,与最初的“汉”级相比,第四个型号的火力投射强度提高了1倍,相当于将打击能力提高了1倍,除了能够以相同的方式打击2倍的目标之外,还可以选择在同样的时间内将打击强度提高1倍,以提高打击力度。
这个小小的改进,让主力舰队的战斗力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因为美国海军的主力舰仍然是“长岛”级,更加强大的“罗德岛”级要到2062年下半年才能建成服役,而且后面32艘“长岛”级与最出8艘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即主炮的性能指标完全一样,所以考虑到“长岛”级在中途岛海战中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