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添油加醋
��估计,只需要持续2年的高强度战略轰炸就能把美国的战争实力削弱六以上,将美军的战斗力降到最低限度,到时候只需要动用250万到350万的地面部队就能击败美国。因为在这2年间,共和国还能生产更多的船只与军事物资,加上提前囤积与盟国支持,所以到时候支持350万地面部队的难度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在共和国海军打到加勒比海之前,共和国海军陆战队不会登陆美洲大陆,而且关键不是中美洲地区的作战行动,而是能否尽快到达古巴。

  问题是,这并不等于可以撤走太平洋上的所有舰队与部队。

  事实上,实际情况正好截然相反。

  为了掩饰这个战略意图,共和国当局不但没有允许海军从太平洋抽调兵力,反而一再增强太平洋上的兵力,甚至在2061年底批准了进军瓦胡岛的作战计划,希望借此让美国当局做出错误的战略判断。虽然从理论上讲,在共和国海军进军大西洋之后,以古巴为基地对美国进行战略轰炸与战略封锁的意图就已经明朗化了,美国当局不可能看不出来,但是美国当局肯定不会忽视来自太平洋上的威胁,而且以攻占中美洲地区,控制巴拿马运河为目的的话,共和国只需要出动50万地面部队,甚至再减少一点也有很大的胜算。也就是说,共和国有很大的把握打下中美洲地区,只是很难从中美洲地区北上进军美国本土。受此影响,共和国当局很有可能采取双管齐下的战略,即不确定主攻方向,而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展开行动,再由美军的反应来决定以哪个方向为主。

  正是如此,当时共和国海军六成以上的兵力都在太平洋上。

  更重要的是,在这六成兵力中,占主要的是最重要的支援力量,而不是作战力量。

  当时,共和国海军的11支作战舰队中,除了派往大西洋的3支之外,在太平洋上执行作战任务的只有4支,而且其中1支在马里亚纳群岛以西海域进行强化训练,顶在前线的作战舰队也只有3支,另外4支作战舰队中,有2支在后方轮番休整(主要是为战舰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另外2支在阿拉伯海与红海,支援中东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也就是说,当时共和国海军没有可以增派的作战舰队。事实上,派往大西洋的3支作战舰队中的2支就是从太平洋战场上抽调的,而另外一支也是从中东方向上抽调的。

  与作战舰队相比,支援舰队的问题更加突出。

  在进军大西洋之前,不管是在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还是在印度洋上的作战行动,共和国海军采用的都是同一套补给标准,即一支作战舰队配备2到3支补给舰队(具体多少由作战强度决定)。这一保障标准的理论基础就是,战线长度在10000千米的情况下,共和国海军能够利用现有的力量建立起比较有效的前线保障体制,充分利用各种因素,确保前线作战部队能够获得足够的作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