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决战战场
�西洋的海军基地已经到位,其中“伏曦”号第五代海上基地(原本是第三座,应该在“神农”号之前建成,但是受2家模块船建造厂的影响,服役时间比“神农”号晚了大半年,比原本派在第五的“黄帝”号都晚了好几个月,成为了第五座建成服役的第五代海上基地)在普林西比岛南面海域组建之后,将以12节的速度驶往科特迪瓦南面的几内亚湾西部海域,另外几座海上基地将在2月10日之前到达,与“伏曦”号组成海上基地群。

  与海上基地对应的,则是共和国陆军工程兵在岸上的工作。

  虽然海军与陆军一向不和,特别是在林啸雷出任总参谋长之后,海军与陆军的矛盾浮上了水面,但是进军大西洋的行动是由最高统帅部决定的,而且与海陆两军的利益都有直接关系,加上主持行动的是袁晨皓与华剑锋,所以在进军的细节问题上,海军与陆军的配合非常到位。

  在海军舰队到达几内亚湾的时候,共和国陆军就在大陆上展开了行动。

  当时,陆军只做了一件事情,即把原本计划用在中东战场上的12套野战机场架设在西非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航空兵基地网。虽然每座野战机场只能支持一个战术航空队(大约500架作战飞机),而且要想使航空兵的作战效率最大化,还得将部署密度降低40%,也就是在每座基地部署300架作战飞机,所以野战机场支援航空兵的能力远不如正规基地,但是按照半数野战机场部署在最西端,具备支援舰队作战的能力,也能提供1800架到3000架的作战飞机,而这绝对是一支不可小觑的作战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陆军行动的重要性并不比海军差。

  前面提到过,美国海军会不会前来决战的关键因素就是共和国会不会出兵攻占佛得角群岛,然后以佛得角群岛北上攻占摩洛哥。显然,在这个时候,舰队的因素是次要的,关键的仍然是地面部队。随着共和国陆军在西非地区大搞建设,一口气搭起12座野战机场,摆出了发起战略进攻样子,加上1月初的时候,共和国陆军已经在中东战场上发起进攻,到共和国海军舰队向佛得角群岛进发的时候,李东石指挥的地面部队已经突破了美军防线,正在稳步向叙利亚推进。综合这些因素后就不难发现,共和国陆军在西非地区的行动,对美国造成的影响肯定超过了海军。

  换个角度,能够更清楚的认识到共和国陆军此举的重大意义。

  在2062年1月底的时候,美国当局还没有做出从中东地区撤军的决定,而在中东战场上的美军超过了350万,这还没有包括部署在马耳他的部队、以及在东地中海活动的舰队与船队,如果全部算上,当时在摩洛哥以东的美军官兵与准军事人员的总数在400万到420万之间。虽然从理论上讲,李东石的地面部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打到约旦河谷,共和国当局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