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走向决战
��地中,出现了一种所谓的“多功能任务模块船”。按照军情局的分析,这种模块船实际上就是共和国海军的“火力舰”,能够在特定的情况下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更重要的是,如果仅仅为了守住巴拿马运河,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切断运河、阻止共和国舰队进入加勒比海,美军只需在金斯敦或者太子港部署2000磅级电磁炮。同样的道理,如果为了阻止共和国陆战队攻打中美洲,美军可以在牙买加部署远程炮兵部队,并不需要单独的火力舰。
用陆军的话来说,能否占领中美洲地区、控制巴拿马运河,关键不是能够投入多少陆战队,而是能不能夺取制海权,特别是运河大西洋一侧的制海权。如此一来,在进攻中美洲之前,海军就得进军大西洋,并且将战线推进到加勒比海,至少能够用航空兵攻击大安德列斯群岛与小安德列斯群岛上的美军部队。
这下,问题就比较尖锐了。
进军大西洋,绝对不是海军一家的事情。
从2061年底的情况来看,进军大西洋实际上是陆军的战斗。
虽然在夺取制海权的战斗中,海军的地位不可取代。不管怎么说,美国海军仍然有一支规模不容小觑的舰队,特别是到2062年初,美国海军至少能够获得32艘“长岛”级主力舰,再拖上半年的话,则有可能获得8艘性能更加强大的“罗德岛”级主力舰。加上数量更多的大型巡洋舰(为了与主力舰配合作战而开发的‘准主力舰’,与以往的巡洋舰相比,具有更加突出的、甚至不亚于第一代主力舰的制海作战能力)、多用途驱逐舰等等在大战期间建造的战舰,美国海军肯定能给进军大西洋的共和国海军制造麻烦。但是在进军大西洋的战斗中,共和国海军夺取制海权基本上没成悬念。原因很简单,在2062年初,即美国海军拥有足以组建4支主力舰队的主力舰时,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已经增加到72艘、其中56艘是“汉”级,如果再拖上半年的话,共和国海军还能获得8艘强大的第三代主力舰。除此之外,共和国海军还获得了匹配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就连“重庆”级航母也由之前的5艘增加到了11艘,而且有望在2062年初再获得3艘。也就是说,共和国海军舰队的递增速度远超美国海军,所以共和国海军才在2061年的时候调整了建造计划,把两栖战舰与海上基地放在首位,没有扩充大型战舰的规模。
问题是,夺取了制海权之后,还得充分利用制海权。
如何利用制海权,就不是海军一家说了算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何利用制海权与陆军的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在远离本土的大西洋战场上,如果没有陆军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撑,海军取得的胜利都不牢固。
从战略上讲,从南大西洋向北进军,共和国海军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落脚点。
�
用陆军的话来说,能否占领中美洲地区、控制巴拿马运河,关键不是能够投入多少陆战队,而是能不能夺取制海权,特别是运河大西洋一侧的制海权。如此一来,在进攻中美洲之前,海军就得进军大西洋,并且将战线推进到加勒比海,至少能够用航空兵攻击大安德列斯群岛与小安德列斯群岛上的美军部队。
这下,问题就比较尖锐了。
进军大西洋,绝对不是海军一家的事情。
从2061年底的情况来看,进军大西洋实际上是陆军的战斗。
虽然在夺取制海权的战斗中,海军的地位不可取代。不管怎么说,美国海军仍然有一支规模不容小觑的舰队,特别是到2062年初,美国海军至少能够获得32艘“长岛”级主力舰,再拖上半年的话,则有可能获得8艘性能更加强大的“罗德岛”级主力舰。加上数量更多的大型巡洋舰(为了与主力舰配合作战而开发的‘准主力舰’,与以往的巡洋舰相比,具有更加突出的、甚至不亚于第一代主力舰的制海作战能力)、多用途驱逐舰等等在大战期间建造的战舰,美国海军肯定能给进军大西洋的共和国海军制造麻烦。但是在进军大西洋的战斗中,共和国海军夺取制海权基本上没成悬念。原因很简单,在2062年初,即美国海军拥有足以组建4支主力舰队的主力舰时,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已经增加到72艘、其中56艘是“汉”级,如果再拖上半年的话,共和国海军还能获得8艘强大的第三代主力舰。除此之外,共和国海军还获得了匹配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就连“重庆”级航母也由之前的5艘增加到了11艘,而且有望在2062年初再获得3艘。也就是说,共和国海军舰队的递增速度远超美国海军,所以共和国海军才在2061年的时候调整了建造计划,把两栖战舰与海上基地放在首位,没有扩充大型战舰的规模。
问题是,夺取了制海权之后,还得充分利用制海权。
如何利用制海权,就不是海军一家说了算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何利用制海权与陆军的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在远离本土的大西洋战场上,如果没有陆军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撑,海军取得的胜利都不牢固。
从战略上讲,从南大西洋向北进军,共和国海军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