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西非战火
��些人的死都与尼日利亚有关。更残酷的是,尼日利亚当局为了长期控制占领区,达到吞并占领区的目的,在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同时,还强迫近300万本国民众移民,并且因此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尼日利亚人被迫背井离乡。
所谓物极必反,尼日利亚当局的强硬做法,很快就使其走到尽头。
2034年底,尼日利亚强硬派政府在大选中败北,温和派再次上台掌权。问题是,温和派政权大力推行的民族和解政策却不合军方胃口,毕竟在开发稀有金属矿藏的问题上,真正的获益者是那些掌握着军权的高级将领,以及这些将领所在的大部族与大家族,任何对其利益构成威胁的举动,都在其打击范围之内。
受此影响,尼日利亚温和派政权上台后的前景非常黯淡。
与此同时,在第一次西非战争中战败的喀麦隆并未放弃收复失地与复仇的想法,并且一直在为此做准备。
2035年3月底,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喀麦隆军队从阿达马瓦山北面越过边境线,攻入尼日利亚境内,第二次西非战争爆发。
与第一次西非战争相比,第二次西非战争要“正规”得多。
从一开始,喀麦隆军队就得到了美国军事顾问的大力指点,甚至可以说,整个作战行动多是由美国军人在指挥。受此影响,喀麦隆军队的战争目的非常明确,即不以收复失地为主要目的,而要通过这场战争完全控制曼达拉山,并且为长期控制该地区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喀麦隆投入的军事力量中,除了120万地面部队之外,还有当时西非地区最为强大的空军,以及一支规模不算太小的海军。战争爆发后不久,喀麦隆海军就封锁了尼日利亚的海岸线,并且派遣突击部队控制了尼日利亚近海地区的所有石油开采平台,还先后炮击了尼日利亚的主要港口城市。为了支持喀麦隆的军事行动,美国海军不但向几内亚湾派遣了一支航母战斗群,还向周边国家施压。
很明显,这不是喀麦隆的战争,而是美国的战争。
从美军的部署就看得出来,美国的意图就是占领与控制曼达拉山,获得这座足以让美国享用200年的稀有金属矿藏。问题是,喀麦隆的综合国力远远比不上尼日利亚,即便得到了美国的援助,也很难单独打赢第二次西非战争。受此影响,在2035年6月底之前,包括赤道几内亚、刚果在内的好几个西非国家先后卷入这场战争。
问题是,在这个时候,共和国没有办法为尼日利亚提供多大的援助。
众所周知,共和国在2035年的首要任务是打赢印度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尼日利亚的稀有金属矿藏对共和国的价值并不大,因为共和国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有金属矿藏储备国,还控制了邻近�
所谓物极必反,尼日利亚当局的强硬做法,很快就使其走到尽头。
2034年底,尼日利亚强硬派政府在大选中败北,温和派再次上台掌权。问题是,温和派政权大力推行的民族和解政策却不合军方胃口,毕竟在开发稀有金属矿藏的问题上,真正的获益者是那些掌握着军权的高级将领,以及这些将领所在的大部族与大家族,任何对其利益构成威胁的举动,都在其打击范围之内。
受此影响,尼日利亚温和派政权上台后的前景非常黯淡。
与此同时,在第一次西非战争中战败的喀麦隆并未放弃收复失地与复仇的想法,并且一直在为此做准备。
2035年3月底,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喀麦隆军队从阿达马瓦山北面越过边境线,攻入尼日利亚境内,第二次西非战争爆发。
与第一次西非战争相比,第二次西非战争要“正规”得多。
从一开始,喀麦隆军队就得到了美国军事顾问的大力指点,甚至可以说,整个作战行动多是由美国军人在指挥。受此影响,喀麦隆军队的战争目的非常明确,即不以收复失地为主要目的,而要通过这场战争完全控制曼达拉山,并且为长期控制该地区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喀麦隆投入的军事力量中,除了120万地面部队之外,还有当时西非地区最为强大的空军,以及一支规模不算太小的海军。战争爆发后不久,喀麦隆海军就封锁了尼日利亚的海岸线,并且派遣突击部队控制了尼日利亚近海地区的所有石油开采平台,还先后炮击了尼日利亚的主要港口城市。为了支持喀麦隆的军事行动,美国海军不但向几内亚湾派遣了一支航母战斗群,还向周边国家施压。
很明显,这不是喀麦隆的战争,而是美国的战争。
从美军的部署就看得出来,美国的意图就是占领与控制曼达拉山,获得这座足以让美国享用200年的稀有金属矿藏。问题是,喀麦隆的综合国力远远比不上尼日利亚,即便得到了美国的援助,也很难单独打赢第二次西非战争。受此影响,在2035年6月底之前,包括赤道几内亚、刚果在内的好几个西非国家先后卷入这场战争。
问题是,在这个时候,共和国没有办法为尼日利亚提供多大的援助。
众所周知,共和国在2035年的首要任务是打赢印度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尼日利亚的稀有金属矿藏对共和国的价值并不大,因为共和国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有金属矿藏储备国,还控制了邻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