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战略转折点
  第一百零四章 战略转折点

  共和国在中东战场上的不作为,并不等于在其他战场上没有进展。

  在2060年与2061年,除了太平洋战场与中东战场之外,印度洋战场与非洲战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次主要”战场,而且也是战争双方争夺最为激烈,战斗打得最为残酷的战场。更重要的是,印度洋战场与非洲战场相互关联,具有很大的互动性,使得局势格外复杂。万幸的是,在这两个战场上,占主导地位的都是以共和国为首的集约集团,以美国为首的西约集团基本上在疲于奔命。

  从重要性讲,印度洋战场肯定派在非洲战场的前面。

  根据共和国当局的统计,战争前两年(指的是美国参战后的前两年,即从2058年初到2060年初)在印度洋上被西约集团潜艇击沉的商船与运输船(大部分运输船实际上就是海军的快速运输舰)高达3184艘、总量超过1亿5000万载重吨,因此损失的物资高达1亿2000万吨,牺牲船员12000余名。这还没有算上损失的护航战舰,以及在印度洋上执行作战任务的战舰。如果按照吨位计算的话,在印度洋上被击沉的舰船占到了共和国在战争前两年内损失总量的75%。

  由此可见,对共和国来说,确保印度洋航线的安全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59年,共和国海军就将印度洋当成了“潜艇战重灾区”,将当年建成服役的护航战舰的大部分都派往印度洋,组建10多支护航舰队,为北印度洋各条航线上的船队提供直接保护;并且在北印度洋上建立了多处反潜支援中心,用数百架反潜巡逻机与海上巡逻机来加强各条航线上的反潜力度;还在印度洋上部署了30多艘大型攻击潜艇,组成了专业的“猎潜潜艇舰队”。问题是,在兵力相对有限,需要保护的范围又过于广阔的情况下,共和国海军的这些举措并未收到明显的实际效果。

  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也在2059年加强了潜艇投入,比如在澳大利亚西部的卡那封成立了第九潜艇战队(为了使这里成为潜艇活动中心,美国还在参战后,投入巨资挖通了从沙克湾到麦克劳德湖的地下水道,让潜艇能够进入麦克劳德湖躲避共和国的远程巡逻机与战略轰炸机),将部署在印度洋的潜艇数量陆续增加到100艘以上(到2059年年底,在印度洋上活动的美军潜艇超过200艘),并且组建了数支“狼群舰队”(即由大型攻击潜艇率领数艘小型攻击潜艇的破交舰队),专门围剿北印度洋上的共和国船队。

  总而言之,在共和国海军加强了投入的情况下,印度洋战场上的局面并未出现太大的改观,反而因为美国海军持续投入大批小型攻击潜艇,使得船只损失率直线飙升。根据共和国当局的统计,按照载重吨计算的话,2059年损失的船只是2058年的4倍,即便按照损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