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僵局
�作战结果受关键因素影响,更加倾向于两个极端,即胜则大胜、败则完败。

  事实上,这种有特定目的的情况在海战中非常少见。

  海战的主要目的是夺取制海权,而夺取制海权的主要力量是舰队,所以海战往往是双方舰队之间的战斗,而舰队又是活动目标、且战术机动性与战略机动性都非常出色,因此舰队间的战斗基本上没有特定目的,也就不可能用一份战术计划来约束舰队行动,让舰队在战场上会合。

  受此影响,舰队往往要在战场外会合。因为无法确定会合的具体时间,也无法确定各舰队的具体情况,所以会合地点往往选择在岛屿附近,而且大都选择能够让舰队临时锚泊的珊瑚环礁、或者大型岛屿的天然海湾。

  这次,美国海军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种情况。除了无法肯定共和国海军舰队的具体行踪之外,美国海军甚至无法准确掌握第53主力舰队到达会合海域的时间。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雷维亚希赫多群岛位于从巴拿马运河到美国西海岸地区的航线之间,共和国海军在进军夏威夷群岛之前就向东太平洋派遣了数十艘攻击潜艇(根据共和国海军的记载,到2060年7月初,在东太平洋活动的攻击潜艇多达120艘,其中半数都在巴拿马运河到美国西海岸的航线上寻找机会),虽然美国海军早就在墨西哥南部的特万特佩克地区部署了数百架反潜巡逻机,并且在这条仅有5500千米(从巴拿马城到洛杉矶)的航线上部署了12支区域性护航舰队,专门负责各海域的反潜搜索与攻击任务(区域性护航舰队不伴随船队活动,而是专门执行搜潜与猎潜任务),但是这些防御性部署的意义仍然非常有限,并未阻止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在这条航线上猎杀成百上千的美国舰船(到2060年6月30日,在这条航线上被击沉的商船超过1200艘,总吨位高达7000万吨),也无法阻止共和国海军的潜艇监视从大西洋增援太平洋的美军舰队。

  受此影响,美国海军在策划这次作战行动的时候,不得不让舰队在雷维亚希赫多群岛会合,并且在制订战术计划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

  说直接一点,就是更加趋于保守。

  拿第53主力舰队的行动来说,在经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巴拿马湾之后,没有直接驶向雷维亚希赫多群岛,而是在到达科科岛之后折向南下,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跟随“小猎犬”号进行环球航行的时候,曾经在这座群岛逗留了好几个月,并且根据岛上的海雀想到了环境对生物演变的影响,这就是后来的“进化论”)稍做停留之后,再向西航行,最终绕道克利珀顿岛北上,最终到达雷维亚希赫多群岛,用了3天才走完这段只需要24小时就能到达的航程。

  因为第53主力舰队绕道加拉帕戈斯群岛与克利珀顿岛是早就确定了,所需航行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所以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