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狂暴工具
行员进入一线部队,这个问题就不那么突出了,甚至算不上问题。比如到2060年一季度末,共和国天军的轰炸机飞行机组与轰炸机数量之比已经达到2.4,即便算上轮休的,也能保证1架轰炸机有2个机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到2060年底,这个比例就将提高到4左右,确保在任何情况下,1架轰炸机都有3个机组。如此一来,就能让轰炸机的飞行员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
与需要更多的飞行员比起来,高强度轰炸行动对轰炸机本身的要求更高。
说得不好听一点,如果将轰炸机的出动率提高一倍,即将24小时执行的轰炸任务由2次提高到4次,轰炸机的服役寿命将缩短到正常情况下的三分之一。照此计算,1架价值数百亿元的轰炸机最多只能飞3年(相当于和平时期飞20年),即便进行现代化改装,也最多只能飞5年(相当于和平时期飞30年)。
这就是问题所在,1架轰炸机在3年内能否让数百亿的投入获得足够的回报?
万幸的是,战争期间肯定不会有人算这笔经济账。不管怎么说,战争绝对不是精打细算的事情,不然也不会用100万一枚的炸弹去摧毁价值100元的帐篷。
最重要的是,“盘古”号的到来,让战略轰炸能够顺利展开。
2060年4月30日,共和国天军第一次利用部署在“盘古”号上的轰炸机对澳大利亚东北地区以罗克汉普顿为中心的工业区进行了战略轰炸。为了保险起见,当天的轰炸中,只出动了2000多架次,而且轰炸机分成10多个机群,分别进行轰炸。更重要的是,轰炸机主要使用射程在1000千米以上的远程弹药,只有2个机群的200多架轰炸机使用了射程在500千米左右的战术弹药。
毫无疑问,这轮轰炸最大的意义就是证明了小规模轰炸的效率并不高。
虽然在整个轰炸行动中,执行任务的轰炸机并未受到太大的威胁,就连那2支靠近澳大利亚本土的机群也没有遭到拦截,只有3架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出了故障,其中2架顺利飞到了位于沃尔波尔岛的紧急迫降场,另外1架则在返航的途中坠毁,而千分之一左右的故障率也属于正常。但是这轮轰炸所取得的战果也同样不值一提,不但大部分远程弹药遭到拦截,就连突破了拦截系统的导弹也没有能够摧毁多少目标,反而是使用战术弹药的2支机群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归根结底,还是弹药的问题。
不是远程弹药的突防能力不行,而是在使用远程弹药的时候,轰炸机的载搭量非常有限,也就无法在一次轰炸中投下足够多的弹药,从总体上提高弹药的突防率,即提高轰炸的效率。战术弹药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通过缩短射程来缩短敌防空系统与拦截系统的拦截时间之外,最大的意义就是密集的投弹量能够
与需要更多的飞行员比起来,高强度轰炸行动对轰炸机本身的要求更高。
说得不好听一点,如果将轰炸机的出动率提高一倍,即将24小时执行的轰炸任务由2次提高到4次,轰炸机的服役寿命将缩短到正常情况下的三分之一。照此计算,1架价值数百亿元的轰炸机最多只能飞3年(相当于和平时期飞20年),即便进行现代化改装,也最多只能飞5年(相当于和平时期飞30年)。
这就是问题所在,1架轰炸机在3年内能否让数百亿的投入获得足够的回报?
万幸的是,战争期间肯定不会有人算这笔经济账。不管怎么说,战争绝对不是精打细算的事情,不然也不会用100万一枚的炸弹去摧毁价值100元的帐篷。
最重要的是,“盘古”号的到来,让战略轰炸能够顺利展开。
2060年4月30日,共和国天军第一次利用部署在“盘古”号上的轰炸机对澳大利亚东北地区以罗克汉普顿为中心的工业区进行了战略轰炸。为了保险起见,当天的轰炸中,只出动了2000多架次,而且轰炸机分成10多个机群,分别进行轰炸。更重要的是,轰炸机主要使用射程在1000千米以上的远程弹药,只有2个机群的200多架轰炸机使用了射程在500千米左右的战术弹药。
毫无疑问,这轮轰炸最大的意义就是证明了小规模轰炸的效率并不高。
虽然在整个轰炸行动中,执行任务的轰炸机并未受到太大的威胁,就连那2支靠近澳大利亚本土的机群也没有遭到拦截,只有3架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出了故障,其中2架顺利飞到了位于沃尔波尔岛的紧急迫降场,另外1架则在返航的途中坠毁,而千分之一左右的故障率也属于正常。但是这轮轰炸所取得的战果也同样不值一提,不但大部分远程弹药遭到拦截,就连突破了拦截系统的导弹也没有能够摧毁多少目标,反而是使用战术弹药的2支机群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归根结底,还是弹药的问题。
不是远程弹药的突防能力不行,而是在使用远程弹药的时候,轰炸机的载搭量非常有限,也就无法在一次轰炸中投下足够多的弹药,从总体上提高弹药的突防率,即提高轰炸的效率。战术弹药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通过缩短射程来缩短敌防空系统与拦截系统的拦截时间之外,最大的意义就是密集的投弹量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