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眼高手低
��主动权既是实力的直接体现,又是胜利的来源。
可以说,就算实力处于劣势的一方能够在海战中取胜,比如在100多年前的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海军能够在兵力严重不如日本海军的情况下,一举歼灭联合舰队的主力,取得了改变战场局势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美国海军采取了非常积极主动的战术,而不是在中途岛附近等死。
问题是,美国海军此时没有情报上的优势。
虽然在共和国海军舰队从新喀里多尼亚出发之后,美国海军就收到了消息,知道共和国海军舰队正在杀向新西兰。但是美国海军第三舰队与留在新西兰的第34舰队的一举一动也在共和国海军的掌握之下。也就是说,战场上基本上是双向透明,并没有哪一方掌握了绝对的信息优势。
在这种制信息权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决定海战胜败的就是实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战场双向透明的情况,实力决定态势,而态势又决定了交战双方的战役目的。不是说美军没有获胜的希望,而是美军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即在目的有限的情况下,美军仍然有胜算。换句话说,如果美军把目标定得太高,超过了实力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就不会有任何胜算。
可以说,这也正是海战最残酷的地方。
美军定下的目的是不是太高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国海军有没有能力击溃共和国海军的进攻力量,即在争夺制海权的战斗中,让共和国海军付出足够巨大的代价?按照美军的部署,回答显然是肯定的,即美国海军有能力让共和国海军遭到重创,从而无法掌握绝对制海权,也就无法利用制海权带来胜利。问题是,美军的部署就是实际情况吗?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即美军高估了自身的实力,即在争夺制海权的战斗中,美国海军没有绝对的把握让共和国海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受此影响,美军为这场海上决战制订的所有作战计划都不可能得到落实,或者说不可能转变为胜利果实。
可以说,这就是关键所在。
在方向都出了错的情况下,美军的任何努力都没有现实意义,甚至可以说,美军朝着错误目的做出的所有努力都只能让加快灭亡的到来。
2月1日傍晚,在确定共和国海军舰队扑向新西兰之后,美军第三舰队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向东运动,靠近新西兰。作为紧急应对措施,留在惠灵顿的第34舰队也在天黑之后离港,向南规避。
虽然此时共和国海军舰队距离惠灵顿还有大约1500千米,而且受部署在新西兰的美军战斗机与防空设施影响,共和国海军的舰载侦察机无法靠近惠灵顿,也就无法跟踪监视美军第34舰队。�
可以说,就算实力处于劣势的一方能够在海战中取胜,比如在100多年前的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海军能够在兵力严重不如日本海军的情况下,一举歼灭联合舰队的主力,取得了改变战场局势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美国海军采取了非常积极主动的战术,而不是在中途岛附近等死。
问题是,美国海军此时没有情报上的优势。
虽然在共和国海军舰队从新喀里多尼亚出发之后,美国海军就收到了消息,知道共和国海军舰队正在杀向新西兰。但是美国海军第三舰队与留在新西兰的第34舰队的一举一动也在共和国海军的掌握之下。也就是说,战场上基本上是双向透明,并没有哪一方掌握了绝对的信息优势。
在这种制信息权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决定海战胜败的就是实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战场双向透明的情况,实力决定态势,而态势又决定了交战双方的战役目的。不是说美军没有获胜的希望,而是美军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即在目的有限的情况下,美军仍然有胜算。换句话说,如果美军把目标定得太高,超过了实力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就不会有任何胜算。
可以说,这也正是海战最残酷的地方。
美军定下的目的是不是太高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国海军有没有能力击溃共和国海军的进攻力量,即在争夺制海权的战斗中,让共和国海军付出足够巨大的代价?按照美军的部署,回答显然是肯定的,即美国海军有能力让共和国海军遭到重创,从而无法掌握绝对制海权,也就无法利用制海权带来胜利。问题是,美军的部署就是实际情况吗?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即美军高估了自身的实力,即在争夺制海权的战斗中,美国海军没有绝对的把握让共和国海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受此影响,美军为这场海上决战制订的所有作战计划都不可能得到落实,或者说不可能转变为胜利果实。
可以说,这就是关键所在。
在方向都出了错的情况下,美军的任何努力都没有现实意义,甚至可以说,美军朝着错误目的做出的所有努力都只能让加快灭亡的到来。
2月1日傍晚,在确定共和国海军舰队扑向新西兰之后,美军第三舰队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向东运动,靠近新西兰。作为紧急应对措施,留在惠灵顿的第34舰队也在天黑之后离港,向南规避。
虽然此时共和国海军舰队距离惠灵顿还有大约1500千米,而且受部署在新西兰的美军战斗机与防空设施影响,共和国海军的舰载侦察机无法靠近惠灵顿,也就无法跟踪监视美军第34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