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大转折
�上策划的进攻行动与裴承毅有关,而且袁晨皓一直特立独行,甚至经常不拿裴承毅的命令当回事,但是以苏劲辉的为人,特别是苏劲辉在大陆战场上扮演的角色,只要这次作战行动有他的份,就有理由相信,裴承毅至少利用了袁晨皓,即借助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行动向法国等欧洲国家施加压力,让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获益。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1月10日下午,法国当局就宣布将新喀里多尼亚上的军事设施与法国政府拥有的国有设施有偿租借给共和国。

  几乎同时,大陆战场上,已经绕过莫斯科的共和国陆军的2路大军同时转向,没有继续向斯模棱斯克挺进,而是在莫斯科东面的维亚济马会师。因为欧洲军团在2天之后才进入俄罗斯,并且派遣先头部队与共和国陆军会师,所以共和国陆军有足够的时间勘察战场,确定严格按照承诺,将占领区的军事分界线划在克里姆林宫西墙西面的200千米处(这是共和国与欧盟达成的秘密协议中,对“大莫斯科地区”的准确定义,即以克里姆林宫的城墙为基线,向四周延伸200千米,“大莫斯科地区”由共和国占领,并且由欧洲参与管辖,以西地区由欧洲占领、以东地区则由共和国占领),而不是等大哦欧洲军团到了之后扯皮。更加重要的是,在共和国与欧盟的秘密协议中,只规定了双方占领区边界线的南北延长线不得超过“大莫斯科地区”东西两端顶点的经线,所以提前2天到达的共和国陆军有时间向南北两边拓展占领区,即尽可能的扩大占领区。虽然在后来实际勘定占领区边界线的时候,共和国陆军的战线并没当真,即共和国当局为了稳住欧盟,在占领区划界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但是共和国陆军在这个时候的举动绝对不是白费劲。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种具有侵略性的扩张行动,欧盟肯定会更加的肆无忌惮,也会更加的嚣张跋扈,从而使共和国在战争期间做出更加重大的让步,甚至交出整个莫斯科。

  到这个时候,留给俄罗斯当局的也就只有最后的48个小时了。

  1月11日,在莫斯科被合围的情况下,俄罗斯当局宣布战败,并且向集约集团联军与刚刚踏足俄罗斯的欧洲军团投降。

  要知道,欧洲军团是在俄罗斯宣布投降前30分钟越过俄白边境线的。

  由此可知,俄罗斯当局一直撑到这个时候,就是不想仅向以共和国为首的集约集团联军投降,以免在投降后的安置上吃亏。不管怎么说,只有向多个集团投降,才能让俄罗斯在战后的利益得到保障。

  当然,同一天投降的,还有被赶到了俄白边境地区的100多万美军!

  从某种意义上讲,欧盟要求共和国军队晚48小时发起进攻,不是为了能够及时到达俄罗斯,而是要让被困在莫斯科的美军能够从容撤退。换句话说,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