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海上决战
��就是没有绝对制海权的情况下再打一场塞班岛登陆作战那样的惨烈战斗,都没有理由将战场选在马里亚纳群岛,因为这么做,等于将己方的两栖舰队与登陆部队做抵押,即便能够在海战中取胜,甚至全歼对方的主力舰队,也会付出惨重代价,对接下来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马里亚纳海战之后长达数个月的海上交战,双方都很清楚群岛海域的情况,也知道这里并不是适合主力舰队作战的海域,因此在挑选战场的时候,交战双方都会有所保留。同样的,对交战双方来说,占领马里亚纳群岛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与过程,夺取制海权则是手段与过程,所以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在马里亚纳群岛海域消灭对方的主力舰队,才能达到目的。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双方发起这场海上决战的主要目的,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决战海域肯定不会在马里亚纳群岛,应该更加靠近菲律宾。
可以说,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菲律宾。
战争爆发前就有很多人预测,共和国会在开战后占领菲律宾,以此解除本土东南地区受到的威胁,可是直到2058年过去,共和国也没有出兵攻占菲律宾,甚至没有在邻近的台湾岛上部署多少作战部队。虽然说共和国没有攻打菲律宾也有些原因,比如菲律宾没有因为其西约集团成员国的身份向共和国宣战,又比如在战争爆发前菲律宾就让美国撤走了所有具有战略威胁的部队,更比如在美国参战后菲律宾没有向美军开放军事设施,但是这些因素都不应该成为共和国不在乎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毕竟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国,与共和国的关系素来不好,菲律宾没有卷入战争,以及种种避战举措,不是想与共和国修善,而是战局不太明朗,让菲律宾当局不敢贸然做出参战决策。说得直接一点,只要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出现重大转变,美国取得优势,哪怕没有将优势转化为胜利,菲律宾都有可能在民族情绪的驱使下向共和国宣战,成为美军攻击共和国本土的跳板。真要发展这一步,共和国再后悔就肯定来不及了。
由此可见,共和国当局手里肯定有一个攻打菲律宾的计划,而且做了准备。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共和国为了避免过分刺激菲律宾,采取了一些必然措施,比如将东南亚战区的兵力分散部署、减少台湾驻军、没有向菲律宾当局施压等等,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在控制住大局、也就是掌握西太平洋制海权,彻底解决来自东面的战略威胁之前避免平添麻烦。
也许有人会拿100多年前,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的作战行动来做对比,并且以此得出共和国犯了战略错误的结论。问题是,21世纪50年代末与20世纪40年代初的国际形势有很大差别,至少当时的日本控制着北马里亚纳群岛,而且需要占领的是整个东南亚、而不是一个菲律宾。可以说,这种本质性的差别决定了共和国不可能采用日本那样的战术,也没有必要采用日本那样的战术�
可以说,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菲律宾。
战争爆发前就有很多人预测,共和国会在开战后占领菲律宾,以此解除本土东南地区受到的威胁,可是直到2058年过去,共和国也没有出兵攻占菲律宾,甚至没有在邻近的台湾岛上部署多少作战部队。虽然说共和国没有攻打菲律宾也有些原因,比如菲律宾没有因为其西约集团成员国的身份向共和国宣战,又比如在战争爆发前菲律宾就让美国撤走了所有具有战略威胁的部队,更比如在美国参战后菲律宾没有向美军开放军事设施,但是这些因素都不应该成为共和国不在乎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毕竟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国,与共和国的关系素来不好,菲律宾没有卷入战争,以及种种避战举措,不是想与共和国修善,而是战局不太明朗,让菲律宾当局不敢贸然做出参战决策。说得直接一点,只要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出现重大转变,美国取得优势,哪怕没有将优势转化为胜利,菲律宾都有可能在民族情绪的驱使下向共和国宣战,成为美军攻击共和国本土的跳板。真要发展这一步,共和国再后悔就肯定来不及了。
由此可见,共和国当局手里肯定有一个攻打菲律宾的计划,而且做了准备。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共和国为了避免过分刺激菲律宾,采取了一些必然措施,比如将东南亚战区的兵力分散部署、减少台湾驻军、没有向菲律宾当局施压等等,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在控制住大局、也就是掌握西太平洋制海权,彻底解决来自东面的战略威胁之前避免平添麻烦。
也许有人会拿100多年前,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的作战行动来做对比,并且以此得出共和国犯了战略错误的结论。问题是,21世纪50年代末与20世纪40年代初的国际形势有很大差别,至少当时的日本控制着北马里亚纳群岛,而且需要占领的是整个东南亚、而不是一个菲律宾。可以说,这种本质性的差别决定了共和国不可能采用日本那样的战术,也没有必要采用日本那样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