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化危为机
��条件的返还给俄罗斯。

  众所周知,在超导时代,沾着电的东西,几乎都与稀有金属有关。

  可以说,战争时期稀有金属的消耗速度非常惊人。按照共和国当局在战后公布的相关数据,大战期间,共和国的军火工厂每个月就要用掉大约550万吨稀有金属矿石,算上其他工业,共和国每月就要消耗掉接近1000万吨的稀有金属矿石,而这几乎是2057年全球稀有金属矿石产量的3成!

  就算俄罗斯的工业实力远不如共和国,而且只照顾军火厂,根据俄军弹药消耗与装备损耗估计,俄罗斯军火企业每个月需要大约200万吨稀有金属矿石。

  看上去不是很多,可是运输却很麻烦。

  要知道,美国战略储备仓库里的稀有金属矿石都是经过初加工的精矿石(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储备成本),因此对运输的要求非常高。别的不说,运送1吨精矿石,就需要运走大约同等重量的包装箱,以及差不多是其2倍的维护设备。也就是说,1艘载重20万吨货轮,1次只能运5万吨矿石。如此一来,以1支船队运送200万吨,2个月往返一次计算,也需要2支船队向俄罗斯运送稀有金属矿石。

  除了运输上的麻烦,还有装卸上的问题。

  总而言之,对美国与俄罗斯来说,最优选择是守住乌克兰粮仓,至少守到8月份,等到收割完粮食再后撤也不迟。只有在最优选择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应该考虑由美国向俄罗斯运送3000万吨救急粮。

  站在这个立场上,俄军的作战方向也很明确,那就是在8月之前,死守乌克兰。

  换个角度来看的话,美军的方向就没有这么明确了。

  死守乌克兰没有错,可是有必要把防御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上吗?

  要知道,第二轮进攻战役结束的时候,共和国陆军已经获得了进军乌克兰的资本,比如从罗斯托夫与沃罗涅日就能两路并进,以双箭头的方式扫荡乌克兰大平原。因为在第耶伯河以西,没有多少对防御有利的天线,所以俄军只能在这条从南到北横贯乌克兰,最终在第耶伯溺谷注入黑海的大河西岸设防。不管俄军有没有办法守住防线,都意味着将半个乌克兰平原拱手让给共和国军队。

  当然,丢掉大约一半的夏粮还不是主要问题。

  前面多次提到,欧盟迟迟不肯参战,与共和国还没有把战线推进到莫斯科有关,只要共和国军队到达莫斯科郊区,欧盟就会参战。当然,欧盟参战的根本目的不是与共和国瓜分俄罗斯,而是要在东面建立一道战略屏障,避免与共和国直接接触。如此一来,欧盟不但要出兵俄罗斯,还要控制俄罗斯西边的几个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