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俄罗斯泥潭
投入的进攻部队只有8个战斗单位。考虑到美国还有可能向俄罗斯增兵,所以袁晨皓至少得向前线增派8个战斗单位。如果考虑到新编战斗单位的战斗力,最好再准备2个战斗单位,并且把战线后方的非战斗与次要战斗任务交给盟国军队。正是如此,在推迟战役发起时间的时候,袁晨皓将投入的作战部队一路增加到了18个战斗单位外加18个盟国师。
问题是,增兵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不管怎么说,从20年代的半岛战争开始,共和国陆军就不再靠兵力取胜。可以说,在半岛战争之后的所有局部战争中,共和国陆军从来没有取得过兵力优势,也很少在进攻战役中投入超过敌人的兵力。
由此可见,增兵只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对袁晨皓来说,在增兵之后,还得做好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调整战役目的,甚至调整整个战役行动。
别的不说,美国陆军参战,袁晨皓肯定要重新衡量战争计划的可行性。
换个角度看,即便袁晨皓不去调整战役目标,裴承毅也会提醒他。以当时的情况,袁晨皓在发起第二轮进攻战役的时候,首先就得搞清楚,到底是把俄军当成主要打击对象,还是给美军来个下马威。也就是说,有没有必要集中兵力,打几场专门针对美军、以消灭美军有生力量为主的战斗。
可以说,这也正是袁晨皓与裴承毅的最大分歧。
站在袁晨皓的立场上,肯定想重创美军。原因很简单,给美军来个下马威,消灭几万美国大兵,就能让狂妄的美国当局认识到,哪怕是全力以赴的支持俄罗斯,美国陆军也改变不了大陆战场的局面,只会使成千上万的美国大兵成为俄罗斯的陪葬品。虽然这很难使美国当局回心转意,即美国当局不会因为第一次交手遭到惨败就不再向俄罗斯派兵,但是肯定能让美国当局重新审视俄罗斯战场上的作战行动,让美国陆军花更多的时间制订计划,甚至能够在美俄中间制造点矛盾,从而耽搁美国的出兵行动。只要能够减缓美国陆军作战部队到达俄罗斯战场的速度,共和国陆军就有机会在美军扭转战局之前打到莫斯科,哪怕只能把战线推进到梁赞,也能让美国当局认识到,俄罗斯已经战败,继续出兵没有任何意义,从而以相对圆满的方式结束大陆战争。
袁晨皓有这样的想法也可以理解,毕竟在裴承毅插手军事指挥后,他的首要身份不再是总参谋长,而是大陆战区司令。
看得出来,袁晨皓的这一立场严重缺乏大局观。
暂且不说在美国出兵俄罗斯之后,按照原计划答应大陆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美国当局做出出兵俄罗斯的战略决策,绝对不是信口开河,杜奇威更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也就是说,美国陆军肯�
问题是,增兵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不管怎么说,从20年代的半岛战争开始,共和国陆军就不再靠兵力取胜。可以说,在半岛战争之后的所有局部战争中,共和国陆军从来没有取得过兵力优势,也很少在进攻战役中投入超过敌人的兵力。
由此可见,增兵只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对袁晨皓来说,在增兵之后,还得做好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调整战役目的,甚至调整整个战役行动。
别的不说,美国陆军参战,袁晨皓肯定要重新衡量战争计划的可行性。
换个角度看,即便袁晨皓不去调整战役目标,裴承毅也会提醒他。以当时的情况,袁晨皓在发起第二轮进攻战役的时候,首先就得搞清楚,到底是把俄军当成主要打击对象,还是给美军来个下马威。也就是说,有没有必要集中兵力,打几场专门针对美军、以消灭美军有生力量为主的战斗。
可以说,这也正是袁晨皓与裴承毅的最大分歧。
站在袁晨皓的立场上,肯定想重创美军。原因很简单,给美军来个下马威,消灭几万美国大兵,就能让狂妄的美国当局认识到,哪怕是全力以赴的支持俄罗斯,美国陆军也改变不了大陆战场的局面,只会使成千上万的美国大兵成为俄罗斯的陪葬品。虽然这很难使美国当局回心转意,即美国当局不会因为第一次交手遭到惨败就不再向俄罗斯派兵,但是肯定能让美国当局重新审视俄罗斯战场上的作战行动,让美国陆军花更多的时间制订计划,甚至能够在美俄中间制造点矛盾,从而耽搁美国的出兵行动。只要能够减缓美国陆军作战部队到达俄罗斯战场的速度,共和国陆军就有机会在美军扭转战局之前打到莫斯科,哪怕只能把战线推进到梁赞,也能让美国当局认识到,俄罗斯已经战败,继续出兵没有任何意义,从而以相对圆满的方式结束大陆战争。
袁晨皓有这样的想法也可以理解,毕竟在裴承毅插手军事指挥后,他的首要身份不再是总参谋长,而是大陆战区司令。
看得出来,袁晨皓的这一立场严重缺乏大局观。
暂且不说在美国出兵俄罗斯之后,按照原计划答应大陆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美国当局做出出兵俄罗斯的战略决策,绝对不是信口开河,杜奇威更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也就是说,美国陆军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