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重南轻北
�成员国,因此在出兵参战的问题上有足够的转圜余地(巴基斯坦爽快答应出兵,与其集约集团成员国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伊朗当局也提出了一些比较苛刻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共和国军队进入内高加索地区,并且击败了俄军在该地区的主力,确保伊朗本土不会受到严重威胁之后,伊朗才会向俄罗斯宣战,并且出兵参战。
客观的讲,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正是如此,在确定战役收尾阶段的进军方向时,裴承毅亲自向袁晨皓施压,要他把重点放在南面,即协助第九战斗单位与第90战斗单位进军内高加索地区,争取将战线推进到伏尔加河流域,占领伏尔加斯基、威胁对岸的伏尔加格勒(即闻名天下的斯大林格勒),为接下来向黑海与乌克兰进军打下基础。
可以说,裴承毅的这一决策,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回顾历史,很容易将裴承毅的战略决策与100多年前,德军的进攻选择联系起来。虽然与100多年前的德军相比,共和国军队是由东向西进攻,方向都不一样,但是共和国军队同样重南轻北,即在攻打莫斯科之前,扫荡俄罗斯的南部地区,占领内高加索、甚至向乌克兰进军。要知道,100多年前,德军被挡在了距离莫斯科30多千米的地方,就是因为将主力部队放到了南面,用在了攻打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结果也因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惨败而使局势倒转。
质疑者都要问一个问题,即有必要占领俄罗斯南部地区吗?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不管怎么说,俄罗斯是北半球的高纬度国家,大部分国土都在寒冷的北寒带,缺乏温暖的土壤。不管是沙俄帝国有野心的皇帝、还是红色苏联的独裁者、以及新生俄罗斯的铁腕统帅,都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向南拓展,获得更加温暖的土壤。为此,还是农奴社会的沙俄帝国为了获得黑海的出海口就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打了几十年,甚至不惜与英国敌对。同样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鼎盛时期的红色苏联悍然出兵阿富汗,希望从这里迈向温暖的印度洋。到了21世纪初,当外高加索的几个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蠢蠢欲动的时候,国力已经大不如前的俄罗斯不顾得罪美国,悍然出兵格鲁吉亚,并且从事实上让格鲁吉亚分裂成3个国家。
可以说,俄罗斯坚决阻止乌克兰投靠美国与欧盟,就是因为乌克兰在其南面。
由此可见,内高加索地区实际上是俄罗斯的命根子。虽然该地区的面积仅占俄罗斯国土总面积的5%,但是粮食产量却占了40%以上,而且还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产油区,以及除莫斯科地区之外最大的工业区。
从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降低进军莫斯科的难度出发,也有必要扫荡内高�
客观的讲,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正是如此,在确定战役收尾阶段的进军方向时,裴承毅亲自向袁晨皓施压,要他把重点放在南面,即协助第九战斗单位与第90战斗单位进军内高加索地区,争取将战线推进到伏尔加河流域,占领伏尔加斯基、威胁对岸的伏尔加格勒(即闻名天下的斯大林格勒),为接下来向黑海与乌克兰进军打下基础。
可以说,裴承毅的这一决策,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回顾历史,很容易将裴承毅的战略决策与100多年前,德军的进攻选择联系起来。虽然与100多年前的德军相比,共和国军队是由东向西进攻,方向都不一样,但是共和国军队同样重南轻北,即在攻打莫斯科之前,扫荡俄罗斯的南部地区,占领内高加索、甚至向乌克兰进军。要知道,100多年前,德军被挡在了距离莫斯科30多千米的地方,就是因为将主力部队放到了南面,用在了攻打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结果也因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惨败而使局势倒转。
质疑者都要问一个问题,即有必要占领俄罗斯南部地区吗?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不管怎么说,俄罗斯是北半球的高纬度国家,大部分国土都在寒冷的北寒带,缺乏温暖的土壤。不管是沙俄帝国有野心的皇帝、还是红色苏联的独裁者、以及新生俄罗斯的铁腕统帅,都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向南拓展,获得更加温暖的土壤。为此,还是农奴社会的沙俄帝国为了获得黑海的出海口就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打了几十年,甚至不惜与英国敌对。同样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鼎盛时期的红色苏联悍然出兵阿富汗,希望从这里迈向温暖的印度洋。到了21世纪初,当外高加索的几个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蠢蠢欲动的时候,国力已经大不如前的俄罗斯不顾得罪美国,悍然出兵格鲁吉亚,并且从事实上让格鲁吉亚分裂成3个国家。
可以说,俄罗斯坚决阻止乌克兰投靠美国与欧盟,就是因为乌克兰在其南面。
由此可见,内高加索地区实际上是俄罗斯的命根子。虽然该地区的面积仅占俄罗斯国土总面积的5%,但是粮食产量却占了40%以上,而且还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产油区,以及除莫斯科地区之外最大的工业区。
从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降低进军莫斯科的难度出发,也有必要扫荡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