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万事俱备
�能够守住势力范围内的制海权,并且让己方力量有效利用制海权,共和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不败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如何击败敌人,取得胜利。

  毋庸置疑,对共和国制海权威胁最大的就是美国海军的潜艇。

  事实上,潜艇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不是用来夺取制海权的武器、也不是用来保护制海权的武器,而是用来破坏敌人制海权的武器。不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潜艇、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狼群”、以及在太平洋上作战的美国潜艇,其最大贡献都是让对方掌握的制海权变得毫无价值,而所有违背了这一规律的海军,即让潜艇去执行与破坏制海权无关的任务,比如伏击敌人的主力舰队,结果都好不到哪里去。最典型的,肯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海军。虽然日本海军的潜艇也抓住机会,干掉了几艘美军主力舰,甚至击沉过舰队航母,但是比起美国海军的潜艇来说,性能更先进、续航力更强的日本潜艇原本应该在夏威夷群岛以东海域取得更大的战果。

  显然,美国海军绝对不会犯日本海军的错误。

  虽然在战争爆发前,美国海军拥有的潜艇并不多,甚至比共和国海军还要少,但是有足够多的情报证明,美国海军在2050年之前就设计了好几种潜艇,只是受潜艇总吨位的限制,没有开工建造。更重要的是,在2055年之前,美国海军就针对世界大战,设计了一种排水量不到5000全,配备了小型可控聚变反应堆与复合蓄电池,拥有无限巡航能力,并且在攻击的时候能够用电池做无声推进的攻击潜艇,而这种潜艇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在战争时期大批量建造。要知道,早在20年前,在战术指标越订越高的情况下,共和国与美国的攻击潜艇的平均吨位就超过了10000吨,到2050年的时候,已经接近20000吨,其直接结果就是攻击潜艇的造价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大批量建造。如果牺牲部分不必要的性能,比如以70节的航速持续航行,并且减少武器的复杂程度,比如只配备重型鱼雷与通过鱼雷发射管发射的反舰导弹,建造1艘20000吨级攻击潜艇的费用,可以建造5到6艘5000吨级的攻击潜艇。更重要的是,这种“简单”的攻击潜艇的建造周期肯定非常短,在战争状态下不会超过半年。也就是说,美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增加潜艇数量,从而对共和国的海上生命线构成致命威胁。

  当然,共和国海军也有类似的计划。战争爆发后,共和国海军提交给国务院的第一份紧急造舰清单中就包括一种4000吨级的攻击潜艇,而且第一批建造数量就高大48艘。更重要的是,这种潜艇的反潜能力非常有限,主要任务就是用来攻击没有武装的商船。按照海军制订的破交战术,4000吨级攻击潜艇将与20000吨级的攻击潜艇联合作战,组成专门的破交编队,前者专门负责对付敌人的船队与护航舰艇,后者除了承担指挥与协调工作之外,还负责对付敌人的反潜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