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转移重点
�上就看得出来,迪戈加西亚在美国的印度洋战略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里不但是扼守印度洋中部海域的军事要塞,还是连接吉布提与澳大利亚的中转站。随着迪戈加西亚落入共和国手中,美国当局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屯兵吉布提,死守红海出海口,要么加强澳大利亚西海岸的防御,守住澳洲大陆。当然,美国当局早就做出了选择,让舰队在战败之后向南撤退,而不是向西撤退,就是美国的选择。虽然从军事角度看,除非遭到集约集团的攻击,不然美军肯定不会从吉布提撤退。不管怎么说,只要美军还在吉布提,共和国海军与船只就别想自由进出红海,也就不大可能有效利用苏丹,从而控制埃及。更重要的是,在埃及保持中立、以色列肯定亲美的情况下,美军可以充分利用苏伊士运河,也就能够从地中海方向上增援吉布提,从而将吉布提变成拱卫地中海的外围军事要塞。但是以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管美军有多大决心,在丢失了印度洋的制海权之后,守住吉布提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的交战情况也是如此,吉布提的美军仅仅坚持到3月下旬,就在共和国舰队与数十万集约集团大军的威胁下主动退却了。
丢掉吉布提之后,美军在印度洋西部海域的存在变得毫无意义。
事实上,在3月初,即共和国做出攻打吉布提的决定时,塞舌尔当局就宣布驱逐境内的美国军人,并且永久性中立。
受此影响,南非在3月底宣布中立,决绝了美国的驻军请求。
不可否认,南非的选择实际上帮了美国,而不是害了美国。以3月底的情况,如果南非不宣布中立,而是搭上“美国号战车”,很可能招致共和国的军事打击。要知道,当时共和国已经占领了吉布提,控制了进出红海的通道。因为共和国与埃及的关系比较密切,只要埃及保持中立,共和国就不会急着北上与美国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事实上,北非一直是欧洲的势力范围,在欧盟态度暧昧的情况下,埃及没有任何理由不保持中立,因此共和国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北上。更重要的是,东部非洲地区一直是共和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从苏丹到莫桑比克,基本上所有东部非洲国家都是共和国的盟国或者友邦。即便受制于非洲大陆上糟糕的基础设施,特别是莫桑比克的交通条件,共和国军队不可能从陆路南下。在塞舌尔驱逐了美军、共和国掌握了西印度洋的绝对制海权之后,共和国军队也能从海路南下。加上共和国海军舰队的打击能力,即便很难在短期内击败南非,也能够动用2到3个陆战旅,攻占南非南端的开普敦或者伊丽莎白港,获得进入南大西洋的跳板。相对而言,因为受到南美洲的阿根廷牵制,美国海军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南下,进军南非的阻力肯定比共和国大得多,也就难以在南非挡住共和国的步伐。由此可见,南非宣布中立,实际上是暂时挡住了共和国进军南大西洋的步伐,为美国争取到了备战时间。
当然,南非保
丢掉吉布提之后,美军在印度洋西部海域的存在变得毫无意义。
事实上,在3月初,即共和国做出攻打吉布提的决定时,塞舌尔当局就宣布驱逐境内的美国军人,并且永久性中立。
受此影响,南非在3月底宣布中立,决绝了美国的驻军请求。
不可否认,南非的选择实际上帮了美国,而不是害了美国。以3月底的情况,如果南非不宣布中立,而是搭上“美国号战车”,很可能招致共和国的军事打击。要知道,当时共和国已经占领了吉布提,控制了进出红海的通道。因为共和国与埃及的关系比较密切,只要埃及保持中立,共和国就不会急着北上与美国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事实上,北非一直是欧洲的势力范围,在欧盟态度暧昧的情况下,埃及没有任何理由不保持中立,因此共和国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北上。更重要的是,东部非洲地区一直是共和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从苏丹到莫桑比克,基本上所有东部非洲国家都是共和国的盟国或者友邦。即便受制于非洲大陆上糟糕的基础设施,特别是莫桑比克的交通条件,共和国军队不可能从陆路南下。在塞舌尔驱逐了美军、共和国掌握了西印度洋的绝对制海权之后,共和国军队也能从海路南下。加上共和国海军舰队的打击能力,即便很难在短期内击败南非,也能够动用2到3个陆战旅,攻占南非南端的开普敦或者伊丽莎白港,获得进入南大西洋的跳板。相对而言,因为受到南美洲的阿根廷牵制,美国海军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南下,进军南非的阻力肯定比共和国大得多,也就难以在南非挡住共和国的步伐。由此可见,南非宣布中立,实际上是暂时挡住了共和国进军南大西洋的步伐,为美国争取到了备战时间。
当然,南非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