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由海向陆
�”,仅为战术战斗机提供支持,并且由此获得最优秀的战术机动性能。

  所谓的“平台模式”,就是在战场外面为作战部队提供支持,比如接受伤员、囤积作战物资等等。说直接点,在平台模式下,海上基地并不直接参与作战行动,也不会为作战部队提供战术支持,只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基地,是作战部队的大后方,也是作战部队执行战略任务的支撑点。在此情况下,在确保了基本的空运能力之后,海上基地将着重加强功能性,即将半数模块用来提升平台的作业效率。

  前面已经提到,海上基地并不适合制海作战。虽然作为战略支承点,海上基地是“平台模式”下的作用非常突出,特别是在广袤的太平洋上,一座浮动的海上基地往往比一支强大的舰队还要管用,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特别是在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上,共和国海军陆战队更加愿意夺取一座用不沉没的岛屿作为战略进攻的支承点,也不会把数万地面部队部署在浮在海上的钢铁舰船中。

  由此可见,“支援模式”才是海上基地的主要面貌。

  说直接点,支援模式就是在战场上支援陆战队作战的模式。从战术性能上看,支援模式介于制海模式与平台模式之间,即在尽量提高基地本身的支援功能的基础之上,尽量提高基地的生存能力。正是如此,支援模式最主要的组装方式是由18艘模块组成1条长1500米、宽75米的“大型支援平台”,由另外6个模块来提高平台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在海运投送方面的工作效率。

  “长兴岛”就是第三代海上平台系统。

  因为俄罗斯部署在远东地区的空中力量并不强大,加上在此之前,天军与海军航空兵已经对俄罗斯空军与海军基地进行了重点轰炸,所以在“长兴岛”开赴战场的时候,担任护航重任的只有西太平洋两栖突击舰队的几艘护航战舰,以及提前部署的几艘攻击潜艇。不管怎么说,最应该提防的不是俄军的战斗机与轰炸机,而是在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10多艘攻击潜艇,特别是在战争爆发前1个月之内离港的那4艘攻击潜艇。

  事实上,对“长兴岛”来说,最好的安全措施仍然是其神秘的身份。

  虽然10多年前,美国情报机构就获得消息,坚信共和国海军设计与建造了规模更大的海上基地,而且可能把海上基地的指挥权划给了陆战队,但是与美国海军的做法一样,组成海上基地的各个模块都是以快速运输船的标准建造的,而这类运输船不但能够军用,也是民用航运市场上的主力船型,所以根本不可能从共和国建造了多少快速运输船来判断海上基地的规模与性质。反过来讲,包括军情局在内的共和国情报机构也只知道美国海军建造了不少的海上基地,却无法得知其具体规模。因为海上基地可以灵活自由的组装,比如在必要的情况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