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出其不意
�和国的战略打击把重点放在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在共和国海军打击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海军基地之前,杜奇威还认为这只是共和国军队在声东击西。
这也很好理解,西西伯利亚南部走廊如此重要,俄罗斯当局不可能不知道,也就不会轻视。早在2056年初,俄军就开始有条不紊的加强从秋明到新西伯利亚的防线强度,并且将叶卡捷琳娜堡与克麦罗沃提升为战略级别的军事要塞,以两地为支撑,扩大秋明与新西伯利亚的防御纵深。在这条防线中央,鄂木斯克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里也是俄军屯兵最多的战略要地。
根据美国当局掌握的情报,在2057年7月左右,鄂木斯克的俄军兵力就增加到10万左右,另外还储备了足够武装30万军队的武器装备。虽然储备的武器多数都是枪械等单兵武器,但是俄罗斯此举足以表明其战略意图。
按照杜奇威的判断,只要共和国军队从中亚北上,俄军首先就得死守鄂木斯克。不管守得住与守不住,俄军都不会从鄂木斯克主动撤退,死守的主要目的是迟滞共和国军队的进攻步伐,为调整防御部署争取时间。
站在共和国军队的立场上,如果必须攻占鄂木斯克,就得在进攻之前让俄军做出错误判断,即认为重点不在西伯利亚,而是在远东地区。只要西西伯利亚南部走廊里的俄军开始运动,哪怕是战区范围内的军事调动,共和国军队也能重创俄军有生力量,为后期进攻打下基础。最佳结果自然是让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军向远东地区运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在战争初期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首先重点轰炸远东地区的战略设施,制造出兵扫荡远东地区的假象,优势俄军调整部署。
虽然在包括一些美军将领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没有任何军队能够在短期内运输数千千米,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发起战略进攻,即便依托本土交通线也做不到。杜奇威并不反对这种观点,也认为共和国军队不大可能迅速转移主攻方向。但是有一点必须确认,共和国军队并不需要迅速转移主攻方向,只要能够以奇袭的方式拿下鄂木斯克,并且站稳脚跟,就等于打开了通往西伯利亚的大门,并且让俄军不得不集中兵力攻打鄂木斯克,而共和国陆军则能趁此机会扫荡中亚地区,然后有条不紊的进军西伯利亚。以共和国陆军的实力,全面开打的难度不小,可是重点攻坚的把握绝对不小。
与契力亚科夫通电话的时候,杜奇威就提到了这一点,希望俄军高度重视鄂木斯克。
因为契力亚科夫也是军人出身,即便退役前没有当上将军,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杜奇威没有把话说穿,免得俄罗斯总统下不了台。
现在的问题是,共和国军队在远东地区的行动确实是佯动吗?
重新衡量局�
在共和国海军打击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海军基地之前,杜奇威还认为这只是共和国军队在声东击西。
这也很好理解,西西伯利亚南部走廊如此重要,俄罗斯当局不可能不知道,也就不会轻视。早在2056年初,俄军就开始有条不紊的加强从秋明到新西伯利亚的防线强度,并且将叶卡捷琳娜堡与克麦罗沃提升为战略级别的军事要塞,以两地为支撑,扩大秋明与新西伯利亚的防御纵深。在这条防线中央,鄂木斯克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里也是俄军屯兵最多的战略要地。
根据美国当局掌握的情报,在2057年7月左右,鄂木斯克的俄军兵力就增加到10万左右,另外还储备了足够武装30万军队的武器装备。虽然储备的武器多数都是枪械等单兵武器,但是俄罗斯此举足以表明其战略意图。
按照杜奇威的判断,只要共和国军队从中亚北上,俄军首先就得死守鄂木斯克。不管守得住与守不住,俄军都不会从鄂木斯克主动撤退,死守的主要目的是迟滞共和国军队的进攻步伐,为调整防御部署争取时间。
站在共和国军队的立场上,如果必须攻占鄂木斯克,就得在进攻之前让俄军做出错误判断,即认为重点不在西伯利亚,而是在远东地区。只要西西伯利亚南部走廊里的俄军开始运动,哪怕是战区范围内的军事调动,共和国军队也能重创俄军有生力量,为后期进攻打下基础。最佳结果自然是让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军向远东地区运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在战争初期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首先重点轰炸远东地区的战略设施,制造出兵扫荡远东地区的假象,优势俄军调整部署。
虽然在包括一些美军将领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没有任何军队能够在短期内运输数千千米,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发起战略进攻,即便依托本土交通线也做不到。杜奇威并不反对这种观点,也认为共和国军队不大可能迅速转移主攻方向。但是有一点必须确认,共和国军队并不需要迅速转移主攻方向,只要能够以奇袭的方式拿下鄂木斯克,并且站稳脚跟,就等于打开了通往西伯利亚的大门,并且让俄军不得不集中兵力攻打鄂木斯克,而共和国陆军则能趁此机会扫荡中亚地区,然后有条不紊的进军西伯利亚。以共和国陆军的实力,全面开打的难度不小,可是重点攻坚的把握绝对不小。
与契力亚科夫通电话的时候,杜奇威就提到了这一点,希望俄军高度重视鄂木斯克。
因为契力亚科夫也是军人出身,即便退役前没有当上将军,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杜奇威没有把话说穿,免得俄罗斯总统下不了台。
现在的问题是,共和国军队在远东地区的行动确实是佯动吗?
重新衡量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