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九天之上
点,不见得全是好事。

  从主动进攻的角度讲,距离当然是越近越好,战略打击力量也不例外。拿战略弹道导弹来说,在射程为1200千米与射程为12000千米的情况下,前者的飞行时间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留给对手的拦截时间也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在同等情况下,突防概率就比后者高了3倍。为了缩短导弹的飞行时间,在《伦敦条约》签署前后,共和国、美国与俄罗斯等国的新一代战略弹道导弹都通过增大发动机推力的方式,在确保射程的情况下,采用更低的飞行弹道。

  问题是,战略潜艇存在的主要价值不是主动进攻。

  虽然不能否认战略潜艇的主动攻击实力,如果能够将战略潜艇部署到距离敌国沿海中心地区数百千米的海域,就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毁灭性打击,使敌国的战略防御系统形同虚设,甚至不会给敌国充足的反击时间。但是要想将战略潜艇部署到敌人家门口,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可以说,在所有核大国中,战略潜艇的主要任务都是在本土遭到核打击,其他战略反击力量实效的情况下,对敌国本土进行毁灭性的报复。和平时期,战略潜艇就是最强有力的威慑力量。以1艘携带20枚弹道导弹、每枚导弹携带10颗弹头的战略潜艇来说,如果一次发射所有导弹,且弹头全部命中,就能摧毁任何一个国家的全部大中城市,或者全世界的所有大城市。即便部分弹头会遭到拦截,也可以用集束攻击的方式,即用部分弹头在前方提前引爆,破坏敌人的防御系统,让其余弹头顺利突破,也能对敌国造成重大打击,从而迫使敌人在发起战争的时候有所顾虑。

  正是具有如此重要的威慑能力,所以在全面销毁核武器的大背景下,在已经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削减工作的情况下,几个核大国都没有放弃战略潜艇,反而想方设法的增强了潜射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比如为其配备更多的诱饵弹头。

  俄罗斯也不例外,其仅有的5艘战略潜艇、以及60枚潜射弹道导弹的威胁不容小觑。

  当然,将战略潜艇部署到北方舰队,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遭到共和国攻击潜艇的“骚扰”了。

  众所周知,共和国在北大西洋上没有军事基地,更没有可供部署攻击潜艇的海军基地。

  距离俄罗斯北方舰队最近的,还是位于南大西洋、由阿根廷租借给共和国的几座军事基地。暂且不说从南大西洋北上,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仅仅是漫长的航程,就足以让任何一艘攻击潜艇望而却步。从拉普拉塔河口到巴伦支海,直线距离大约14000千米,实际航程则在22000千米以上。通常情况下,攻击潜艇的水下巡航速度均在12节以下,因此单向航行就需要41天,往返航行需要82天,而攻击潜艇的通常活动周期在90天左右,也就是说只能在巴伦支海活动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