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打草惊蛇
核国家的全面打击。换句话说,真要爆发核战争,在共和国本土上爆炸的核弹头肯定不会超过5枚。
由此可见,提高系统整合度,适当降低拦截能力不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实质性影响。
问题是,共和国与美国都没有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提高系统整合度所产生的问题中,降低拦截能力只是其一,而且只是次要影响。从军事系统的角度考虑,提高整合度对战略防御系统产生的最大影响应该是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也就是系统生存能力。
众所周知,战略防御系统是大国的安全基石,更是大国在全面战争中的生存保障。
如此重要的军事系统,肯定是对手的头号打击对象。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共和国与美国在建设战略防御系统的同时,都将摧毁对方的战略防御系统当成头等大事,不然也不会开发战略防御系统的进攻能力。如此一来,双方在将战略防御系统向攻防兼备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都得致力提高系统本身的生存能力。事实上,正是这个原因,在天基拦截系统具有最佳作战效能,而且能在不遭到攻击的情况下,用最低的成本完成防御任务的情况下,共和国与美国都没有放弃空基与地基(海基)拦截系统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天基拦截系统是所有子系统中生存能力最差的一个,也是最容易遭到打击的一个。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子系统上,也就不能称其为战略防御系统了。
问题是,天基拦截系统确实拥有最高的作战效率。
受此影响,共和国与美国不但没有放弃天基拦截系统,还在想方设法的提高天基拦截系统的生存能力,而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提高系统冗余,并且分散部署,即便在部分设施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仍然具备相当的拦截能力。
可以说,这也是天军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拿共和国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天基拦截系统来说,仅拦截部分就由270颗在轨卫星组成,加上探测系统、通信系统、校准系统、欺骗系统等等,整个天基拦截系统的在轨卫星超过了1000颗。在这些卫星中,大部分都要求具备轨道机动能力,以及10年以上的在轨工作时间,所以卫星的平均质量在15吨以上,其中最大的超过50吨,最小的也有5吨。平均算下来,1000颗卫星的总质量在15000吨以上。即便以共和国的航天实力,要将15000吨的卫星送上绕地轨道,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更重要的是,这些卫星的平均服役寿命在15年左右,也就是每15年要更新一次。即便不考虑增强系统性能,每年也要发射总质量1000吨的卫星,也就是相当于用运载能力为50吨的大型运载火箭发射20次。因为并不是所有卫星都在近地轨道上工作,所以实际发射次数要多得多。即便按照20次计算,一年用在卫星发射上的费用都高达
由此可见,提高系统整合度,适当降低拦截能力不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实质性影响。
问题是,共和国与美国都没有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提高系统整合度所产生的问题中,降低拦截能力只是其一,而且只是次要影响。从军事系统的角度考虑,提高整合度对战略防御系统产生的最大影响应该是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也就是系统生存能力。
众所周知,战略防御系统是大国的安全基石,更是大国在全面战争中的生存保障。
如此重要的军事系统,肯定是对手的头号打击对象。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共和国与美国在建设战略防御系统的同时,都将摧毁对方的战略防御系统当成头等大事,不然也不会开发战略防御系统的进攻能力。如此一来,双方在将战略防御系统向攻防兼备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都得致力提高系统本身的生存能力。事实上,正是这个原因,在天基拦截系统具有最佳作战效能,而且能在不遭到攻击的情况下,用最低的成本完成防御任务的情况下,共和国与美国都没有放弃空基与地基(海基)拦截系统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天基拦截系统是所有子系统中生存能力最差的一个,也是最容易遭到打击的一个。如果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子系统上,也就不能称其为战略防御系统了。
问题是,天基拦截系统确实拥有最高的作战效率。
受此影响,共和国与美国不但没有放弃天基拦截系统,还在想方设法的提高天基拦截系统的生存能力,而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提高系统冗余,并且分散部署,即便在部分设施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仍然具备相当的拦截能力。
可以说,这也是天军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拿共和国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天基拦截系统来说,仅拦截部分就由270颗在轨卫星组成,加上探测系统、通信系统、校准系统、欺骗系统等等,整个天基拦截系统的在轨卫星超过了1000颗。在这些卫星中,大部分都要求具备轨道机动能力,以及10年以上的在轨工作时间,所以卫星的平均质量在15吨以上,其中最大的超过50吨,最小的也有5吨。平均算下来,1000颗卫星的总质量在15000吨以上。即便以共和国的航天实力,要将15000吨的卫星送上绕地轨道,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更重要的是,这些卫星的平均服役寿命在15年左右,也就是每15年要更新一次。即便不考虑增强系统性能,每年也要发射总质量1000吨的卫星,也就是相当于用运载能力为50吨的大型运载火箭发射20次。因为并不是所有卫星都在近地轨道上工作,所以实际发射次数要多得多。即便按照20次计算,一年用在卫星发射上的费用都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