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战略围剿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之间,位于天山山脉西段,全境多高山,地形崎岖复杂,与塔吉克斯坦一同被称为“中亚屋脊”。与艰险地形相对应的,就是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从地形上看,吉尔吉斯斯坦不是大兵团作战的理想战场,仅是崎岖复杂的地形就能让任何一支军团望而却步。相对而言,中亚大平原、以及里海北面的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冲积平原才是用兵之地。问题是,共和国要想进军中亚,就得控制吉尔吉斯斯坦,或者说以从吉尔吉斯斯坦顺势而下。同样的,俄罗斯要想守住中亚、特别是地形平坦的哈萨克斯坦,就得夺取吉尔吉斯斯坦,将吉尔吉斯斯坦打造成不可突破的战略防线。再把眼界放远一点,共和国与巴基斯坦的战略铁路线就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面200多千米处,共和国西北的伊犁河谷、以及以喀什为中心的西疆地区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俯瞰之下,即便从保证本土战略安全出发,共和国也要全力控制吉尔吉斯斯坦,而俄罗斯要想迫使共和国在战争中以战略防御为主,放弃战略进攻,更得不遗余力的打下吉尔吉斯斯坦。

  由此可见,这三个国家确实是完成对俄战略包围的重要环节。

  可是有一点却非常值得商榷,即以这三个国家跟共和国的关系,有必要让裴承毅亲自跑一趟吗?

  即便在美国新闻媒体眼里,巴基斯坦、伊朗与吉尔吉斯斯坦都是共和国的盟国,就算裴承毅为了彰显这三个国家的重要性,也没有必要亲自跑一趟,完全可以让国防部长或者国务院总理代为出访。因为需要为这三个国家提供更多的援助,所以由负责具体事务的政府官员前去,反而更有价值。

  当然,没人怀疑裴承毅的行政能力。

  作为当了5年国防部长、5年安全副总理、5年副国家元首的领导人,裴承毅的行政能力绝对不在国务院官员之下。

  正是如此,很多人看来,裴承毅肯定会在德黑兰、伊斯兰堡与比什凯克开出援助大单。

  事实是,裴承毅乘坐的专机到达德黑兰之前,重大事情就发生了。

  与以往的“共和国一号”相比,在2052年投入使用的这架“共和国一号”(实际上总共有3架,1架为元首专用,1架为副元首专用,还有1架备用)不但速度快了许多,内部空间也更加宽敞,最大载客量超过300人。一般情况下,元首出访的各类陪同人员不会超过100人,所以能够承载部分记者,充分利用旅途中的空闲时间。

  这次,裴承毅没有会见记者,而是把时间留给了装扮成外交部工作人员的刘晓宾。

  “前两天收到的情报已经得到证实,这是最新报告。”刘晓宾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份还没来得及润色的绝密报告递给了裴承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