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拨云见日
�民间组织委托为名,到国外呆了几个月,直到工程启动之后才返回共和国。由此可见,王元庆并不希望有人来破坏他的平静生活,也不想以前任国家元首的身份参与政务。问题是,谁也不能忽视王元庆在共和国军政两界的巨大影响力。很多人都认为,2047年的时候,颜靖宇能够力压叶致胜,根本原因就是得到了王元庆的支持。当时,来自军队的代表把票全都投给了颜靖宇,大部分与王元庆有过密切关系的代表也把票投给了颜靖宇。
裴承毅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与借助王元庆的影响力不无关系。
“大体情况就是如此。”如果说王元庆可以选择避世,那么裴承毅就没有选择,他必须在事情恶化之前找到解决办法。“虽然从八年前开始,我们就在为战争做准备,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竭力避免战争。事到如今,一味回避再也无法给我们带来更可靠的安全,即便我们不主动挑起事端,随着全球经济急剧恶化,战争也会在未来一到两年内爆发。中央的意见比较一致,与其坐等时机,还不如主动创造机会。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在主攻方向的选择上,中央的意见都未得到统一。”
听裴承毅说完,王元庆慢条斯理的放下了筷子,让警卫撤走了餐盘。
裴承毅没再多说下去,以王元庆的地位,该知道的早就知道了,如果把问题说得过于透彻,反而容易造成误解。
“照你的话,已经准备了八年,难道不能再等两年?”
听王元庆这么一说,裴承毅立即皱起了眉头。
“当然,机会不是等来的。”见到裴承毅的神色变化,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这么大的事情,如果中央没有分歧,那才有问题。不管在什么时候,中央决策层总会存在不同的声音,这是好事,这也是我们走向民主制度的必然结果。”
裴承毅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王元庆的意思。
“所谓论政不殊心,不能就此认为反对者的立场有问题。”王元庆先给裴承毅打了支预防针,才接着说道,“你说的情况,我也大致有所了解。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这个时候提出战争话题,不是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到位,而是继续拖下去,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问题是,如果我们主动引发战争。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挑起战争,承担起制造战争的责任,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吗?”
“王老,你是说……”
“十六年前,我们为什么要为了两千万库尔德人出兵中东,冒险与美国干上一场?”
裴承毅的神色微微一变,似乎听出了王元庆的言外之意。
“再往前推,二十年前,我们在南大西
裴承毅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与借助王元庆的影响力不无关系。
“大体情况就是如此。”如果说王元庆可以选择避世,那么裴承毅就没有选择,他必须在事情恶化之前找到解决办法。“虽然从八年前开始,我们就在为战争做准备,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竭力避免战争。事到如今,一味回避再也无法给我们带来更可靠的安全,即便我们不主动挑起事端,随着全球经济急剧恶化,战争也会在未来一到两年内爆发。中央的意见比较一致,与其坐等时机,还不如主动创造机会。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在主攻方向的选择上,中央的意见都未得到统一。”
听裴承毅说完,王元庆慢条斯理的放下了筷子,让警卫撤走了餐盘。
裴承毅没再多说下去,以王元庆的地位,该知道的早就知道了,如果把问题说得过于透彻,反而容易造成误解。
“照你的话,已经准备了八年,难道不能再等两年?”
听王元庆这么一说,裴承毅立即皱起了眉头。
“当然,机会不是等来的。”见到裴承毅的神色变化,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这么大的事情,如果中央没有分歧,那才有问题。不管在什么时候,中央决策层总会存在不同的声音,这是好事,这也是我们走向民主制度的必然结果。”
裴承毅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王元庆的意思。
“所谓论政不殊心,不能就此认为反对者的立场有问题。”王元庆先给裴承毅打了支预防针,才接着说道,“你说的情况,我也大致有所了解。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这个时候提出战争话题,不是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到位,而是继续拖下去,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问题是,如果我们主动引发战争。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挑起战争,承担起制造战争的责任,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吗?”
“王老,你是说……”
“十六年前,我们为什么要为了两千万库尔德人出兵中东,冒险与美国干上一场?”
裴承毅的神色微微一变,似乎听出了王元庆的言外之意。
“再往前推,二十年前,我们在南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