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合二为一
距离不到50千米,所以在2050年左右,共和国已经具备了全面本土防御能力。虽然这种点防御能力只能应付一般打击,但是在此之上,还有国家级别的战略防御系统,能够透过战略防御系统到达城镇上空的,也只是个别目标,因此共和国的本土防空能力绝对能够满足战争需要,应付俄罗斯这种大国的突然袭击。

  当然,关键还是战略防御系统。

  总而言之,取消战术航空兵,对共和国本土安全的影响并不明显。

  与之相对的,则是此举带来的巨大好处。

  要知道,在印度战争与中东战争中,共和国陆军航空兵就一再证明,直接隶属于陆军的空中打击力量,与地面部队的配合最为紧密,能够最有效的支持进攻或者协助防御,因此将战术航空兵的一部分划归陆航,等于把陆航的打击力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使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得到全面提高。

  虽然在某些战术思想上,陆航与战术航空兵并不完全一致。别的不说,在低空攻击机要不要具备适当空战能力的问题上,陆航就坚持认为,攻击机没有必要具备与制空战斗机交战的能力,只需要具备对付敌人低空攻击机的能力,如果在战斗中遭遇制空战斗机,完全可以利用出色的低空飞行性能逃逸。更重要的是,实战已经证明,如果空战高度进入到200米以下,制空战斗机很难占到便宜。随着机载导弹拦截系统全面普及,视距外空战的作战效率越来越低,视距内空战再次成为主流,制空战斗机要想对付低空攻击机,就得把飞行高度下降到200米以下。到了这一步,低空攻击机更是没有必要害怕制空战斗机了。但是在大方向上,陆航的战术思想与战术航空兵最为接近。比如,两者都高度重视进攻,认为只有进攻才能把航空兵的实力发挥到极致。

  正是如此,吸收了战术航空兵的多用途机群之后,陆航并没完全按照空军的路线来扩大航空兵规模,而是在原陆军航空兵的基础上,对两股力量进行整合,并且提出了统一发展方略。只不过,为了照顾《斯德哥尔摩协议》,陆航在做规划的时候,对具体事务做了详细分配,没有揽下全部工作。

  与陆航一样,海航也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吸收了制空战斗机部队。

  相对而言,战略航空兵的变更最大。事实上,即便没有把战略航空兵划给天军,随着技术发展,战略航空兵也是最先向空天领域过渡。早在30年代中期,即印度战争结束后不久,共和国空军就提出了研制巡航飞行速度为20马赫,具备有限空天飞行能力的新式战略轰炸机,只是受第三次军事改革影响,该计划在规划阶段就被取消了。到2050年左右,研制空天轰炸机的条件已经具备。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空军的战略航空兵完全归于天军,空军的轰炸机项目也自然交给了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