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拉帮结派
  第四章 拉帮结派

  如果说,在准备战争的时候,共和国是游刃有余,美国就是疲于奔命了。

  前面多次提到,在2050年之后,随着世界大战变得不可避免,共和国与美国都不遗余力的展开了备战工作,甚至先后让一些重要行业进入了准战时状态,比如在2055年,共和国就让22家主要军工企业进行扩充,以正常时期150%的比例招募工人,相应的薪酬由中央政府以额外采购费用支付。在这种全速竞争中,两个超级大国综合国力高下立即浮上了水面。即便在众多美国新闻媒体眼里,美国的综合国力也只有共和国的80%左右,而战争潜力甚至只有共和国的70%。因为两个超级大国的综合国力在全球范围内占的比重高达五成以上,即除了欧盟之外,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众多中小国家的实力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在综合国力相差两到三成的情况下,美国很难在一场全面战争击败共和国。

  受此影响,从一开始,美国就定下了以防御为主的基本战略。

  按照这一基本战略,美国当局除了不遗余力的建设天军之外,还集中力量加强海军建设。更重要的是,早在2050年左右,美国当局与利益集团就认定,如果美国不能将战火挡在国门之外,就应该在最后关头选择投降,以保全本土,为下一次崛起,也为今后击败共和国打下基础。

  如此一来,美国的对外战略就非常清楚了。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没有任何理由放弃俄罗斯。要知道,到2035的印度战争之后,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只有俄罗斯能够迫使共和国继续加强陆军建设。虽然一支天下第一的陆军足以使共和国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能够帮助共和国称霸欧亚大陆,但是共和国要想彻底打败美国,还必须拥有一支天下第一的天军与海军,特别是一支能够称霸太平洋,将共和国的陆军送上对岸的海军。也就是说,只要共和国被迫加强陆军建设,必须确保陆权,就很难挑战美国的海洋霸权,也就无法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到这一步,不管美国有没有能力打败共和国,至少能够确保不败,即通过一场持续数年的消耗战,拼光共和国的国力,使共和国在强敌环视的情况下,不得不与美国媾和。

  回过头来看,美国就得不惜一切代价拉拢俄罗斯,并且鼓动俄罗斯挑战共和国。

  事实上,半岛战争之后,美国就在向俄罗斯示好,甚至几次主动提出结盟。虽然以当时的情况,即俄罗斯与共和国的经济关系极为紧密,全球性大萧条又导致美国不大可能在经济领域有所作为,更不可能满足俄罗斯的巨大胃口,也就不大可能结盟,但是美国的拉拢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让俄罗斯当局认识到,俄罗斯并不孤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然可以与美国合作,至少可以利用美国。正是如此,在乌克兰加入欧盟的问题上,俄罗斯就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