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血战南京(六)
��抽掉出来的日军老兵组成。

  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远非一般日军守备部队。他们是正儿八经的野战部队。

  廖森的压力倍增,当然,冷锋的压力也骤然增加了不少,另外,第13师团也有放弃进攻蚌埠以及淮河以北的迹象,打算固守现有阵线,这明显就是要回援信号!

  13师团距离浦口非常近,一天之内就能赶到,如果动用汽车和铁路运输的话,半天时间就能南下浦口。

  所以廖森到达对岸后。第一时间就是派兵占领了东葛站,拆掉将近一公里的铁轨,再向乌衣镇方向派出了一支骑兵。

  随时关注日军第13师团的动向。

  若不是滁县的日军兵力不足,不敢轻易南下,情况就可能不一样了。

  当时的日军第13师团还在池河、明光跟第31军鏖战呢,根本就没有机会脱离战场,后方非常空虚。

  但廖森实力并不强,还要接应和保护北撤的百姓的安全,也分不出兵力来攻打滁县。

  这也有考虑两线作战的巨大压力,一旦激怒日军。撤退江北就不会那么顺利,凡事有得必有失,可不能人心不足蛇吞象。

  日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压了上来,虽然长江水道还在手中。日本人一时半会儿还不能讲江北和南京成分割包围,但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刘新宇报告,日军的多艘扫雷艇日夜工作,东西对进,进展速度非常快,东边距离八卦洲已经不足两公里。西面采石矶已经能够看见日军的扫雷艇活动了。

  尽管这两天来,刘新宇利用缴获的日军的几艘炮艇、扫雷艇对日军的扫雷工作进行袭扰和破坏,但日军毕竟拥有强大的水面舰艇力量,硬碰硬,无疑吃亏的是自己。

  刘新宇也只能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还要时刻提防日军驱逐舰的远距离炮击,打的很憋屈。

  当初决定北上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这个情况,也有处置的预案,冷锋当即给新38旅去电,罗雨丰组建一支北上支队,从慈湖镇渡江北上,从乌镇策应廖森的新37旅。

  北上支队轻车从简,只携带三天干粮,三个基数的弹药,所有重装备全部舍弃,迅速渡江北上,驰援江北。

  接到命令后,罗雨丰和秦延昆商量之后,决定从三个主力团抽掉三个主力营和以及迫击炮、重机枪和侦查各一个排,组成一个支队,由钮先民担任支队长,吴佑元担任副支队长,温祖全担任参谋主任。

  这支小两千人的队伍可以说是38旅的精华,接到命令后,连夜开拔,往采石北的慈湖镇方向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