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25

  祁连山的富庶也是绝无仅有的。匈奴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衍。”丰美的草原滋养得这里的牛羊异常肥壮,也使这里变得格外富庶。据说,民国末年,有一个人从河西走廊一路乞讨来到了这里,看到这里的水草丰美、牛羊遍山,便留了下来。留下来后他夏天采药、狩猎,冬天给寺院做“塔娃”,日子过得比任何地方都舒适。人们对这个来自山外的乞丐不叫名字,只以本地对乞丐的蔑称“要馍馍”称呼他。因为偌大的祁连山麓,“要馍馍”出身的就他一个。这“要馍馍”后来入赘到一个牧户家做了“木华”,后来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头母牛。也许这人活该发达,那头母牛当年就产下了一头母牛犊。有道是“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头牛”,几十年过后,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这“要馍馍”的牛。人们提起他时已经不叫“要馍馍”,而叫“馍馍家”了。据说,后来连“馍馍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家有多少头牛,这些牛长年累月地散放在这山麓、这旷野中,与那些野牛杂交、群居,已经变成了真正的野牛了。外地的客商到这里来买牛,找到“馍馍家”后,付了银子,却怎么也赶不走那些野性十足的大牦牛。有时候赶走了,却无法制服它们,它们又逃了回来,重新成为“馍馍家”的财富了。

  末代枪王2 第六十四章(2)

  但这种胜景从大跃进那年开始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农区放“卫星”,一亩地产一万斤粮食的时候,牧区也在放“卫星”,一年之内牲口数量要增加百分之二百甚至三百、四百。在桦树湾里李廷瑞的父亲李忠孝柱着拐杖骂街的时候,斡尔朵草原上的老人们也在摇头叹息:“这一百只羊,到年底要变成三百只!这可能吗?这羊不下羔牛不产犊,我们跑到牛肚子羊肚子里去挖啊?”

  但牢骚归牢骚,在全国人民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特殊时代,牲畜数量翻倍增长乃是政治任务。于是乎,统计报表上牲畜数量在成倍增长,牧人们饭碗里却连一点肉星都见不到了。同那个时代全国人民一样,祁连山草原上的牧民们也以挖野草、摘野果为生,也在捡拾牲畜的尸骨、研磨“乱麻”做代食品果腹。有些信佛不杀生的藏族、蒙古族们汉子们在乞求了佛爷的宽恕后,大开杀戒,猎取祁连山麓的野生动物充饥。

  不论人们怎样评价大跃进运动,可有一项功绩有目共睹,那就是祁连山草原上的牲畜数量确实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这不难从那些密密麻麻地下在草原的帐房上看出来。但牲畜的数量增加了,质量却下降了,过去随便在羊群里逮一只羯羊,酮体就有七八十斤。如果可以挑一只,最重的居然能达到一百二十多斤。现在你在羊群里千挑万选,能挑出杀五十斤肉的羊,算你能耐!

  有经验的老人们说,这不光是牲口多了草场退化了牲口膘情不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打狼队将狼消灭光了,牲口没有了狼的骚扰,吃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