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带兵回京,有何不可?
br />
  只是,他又很不甘心,‘少逸’,在舒暮云的心中,占的是什么位置?

  愣神之间,只见舒暮云玉手一动,拿起酒盏小抿了一口,一股火辣的酒味登时充斥了她的咽喉,她秀眉微拧了拧,忍不住笑了一声:“这酒真……符合本土。”真烈。

  南宫辰宠溺的看着她,罢了,只要她高兴。

  正月初十,魏临才将战事的结果呈报给南宫辰,据统计,原驻守在开州的士兵以及急调的士兵损失了将近两万。

  而那五万赤龙军,除了舒暮云留在京城的五千,也损失了近五千的精骑,其中战马也损失了不少。

  不过,这场战役以少胜多,这样的损失已经是算少了。

  其它的军需与武器的消耗自不必多说,南宫辰一一审过后,便让魏临着手拟报,将捷报上报京城。

  不过此举,却被舒暮云拦了下来,舒暮云提议,捷报至少要等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再发出,捷报发出后,再有一月半,总共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这期间,他们才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战事带来的后遗症。

  这么做,是为了以防朝中小人使诈,在南宫辰还未恢复元气,又开始对南宫辰出手打压。

  然而令舒暮云没想到的是,不必等到捷报,朝中就已经有人在打压安王府了。

  这边刚吩咐捷报需要延缓,转头便收到了徐千叶的来信,信中说明了朝中对边城战事的牵制,还有粮资的发放处处受阻,除了朝中的事外,其他的事一概未提。

  徐千叶如何知道她在边城?而且信中语气并不像是徐千叶的,但署名却又是她的闺字,字迹也没有错。

  信中措辞恳切,字里行间带着一份焦灼与无奈,信中并未要求舒暮云做什么,似乎只是单纯的陈述朝中的形势。

  舒暮云把信看完便随手烧了,不管这信是不是徐千叶写的,但能知道京城的状况绝对是利大于弊,信使一趟是一个半月,也就是说,朝中对安王府的打压,绝对要比信中说的更加严峻。

  好在,有一件事值得庆幸,朝中对粮资的事议论纷纷,乾帝不知道边城已经收复,不久,也许会有另一批粮食运到边城,这样边城百姓的日子便不会太难过。

  所以,隐瞒延迟捷报的事,绝对有必要!

  一旦乾帝知道边城已经收复,边城,和丰,开州的百姓,乾帝很有可能不予理会。

  虽说一国之君为国为民,可舒暮云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毕竟,乾帝的心思,一向令人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