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大海捞针
岂能轻易为他恢复名号?

  他越看越是闹心,将奏折一把扔在地上,却不解气,又冲上去用脚践踏几下,恨不得把这几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杀了。但是,自从岳鹏举事件后,他已经明白一个道理,自己若是杀了这些谏言的御史,反倒成全了他们忠义的美名,也就是从侧面显示了自己的无道昏君。他不愿意再成全这些“忠臣”所以更多的时候,便乐意遵守当年宋太祖不杀大臣和上书者的誓约,扮演一个宽大为怀的角色。

  他发泄一阵,看到岳鹏举的名字,自然不得不想起花溶。心里也在奇怪,这个女人的命怎么这么硬?为什么浪迹天涯许多年,竟然还是不死?

  他也因之,对她更是好奇。

  这时,他听得恭敬的脚步声,是两个孩子,敲门进来,双双跪下,口称:“儿臣向父皇请安。”

  这二人年岁相当,能力相当,是他从赵氏宗族里领养的,是他的祖先宋太祖的嫡系子孙。宋太祖“烛影斧声”事件里被弟弟赵光义害死,从此,赵氏江山便全是赵光义这一系的天下。到赵德基时,靖康大难,父兄全部成为阶下囚,他又绝了后,因缘际会,竟然只能从幸存的太祖一系去领养继承人了。

  这两个孩子,他将从中选择一个作为继承人。一人由吴金奴抚养,一人由张莺莺抚养。

  二人跪在地上,一起叩头叫他“父皇”,他敷衍地答应一声,漫不经意地看了二人一眼。对这两个领养的“儿子”,他从来激不起任何的父子亲情,相反,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厌恶和憎恨。无他,若不是多事的大臣们一再谏议,他是决不可能这么快就去领养的。他总幻想着,自己还能生儿子。当然,他的幻想来自于,也许那个女人还没死。他总认为,若她肯委身于自己,是必定能生下儿子的。

  当然,他自己也知道这个想法是很荒唐的。她若再出现在自己面前,必定是杀自己的时候。他非常清楚。

  他忽然生出一计,想利用秦桧的病情施展一个诱饵。那是一种君王的好奇心和天生的自大的心理——这个女人,一定会上当!一定会!

  若是她,她必定会卷土重来。

  更重要的是,他很好奇,她究竟变成什么模样了?

  或者,是再次将她杀掉?

  所以,他立即借助御史上奏之机,表明自己的仁君态度,再次大张旗鼓地公告天下,优待一批政治犯的家属,其中就包括花溶母子,但对于岳鹏举,依旧只字不提。

  大家都知道,岳鹏举孀妻下落不明,儿子下落不明,皇帝的这番惺惺作态,不过是更显示他的伪善而已。御史官无可奈何,也不愿意再惹祸上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