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5章:做大片
也就不言而喻。

  任景兮在自己公司处理了一些日常,下午三点钟,赶往附近的锦书总部,和同样出席的其他几家负责人一起参与探讨接下来该如何推动这项大片策略。

  众人首先达成一致的一点是,接下来的大片计划,肯定要优先面向国内。

  这当然不是说大家不眼馋海外市场。

  因为汇率缘故,就像《英雄》,折合高达19亿人民币,简直都有些梦幻。

  然而,海外市场不是那么好进的。

  就像香港那边,冲击好莱坞也持续了几十年,只是在最近几年的功夫热之下,才开始出现一些卖座影片。

  这种趋势未来是否能够长期维持,完全未知。

  总之,如果这边从一开始就心心念念着海外市场,难免顾此失彼,最后一个市场都得不到。当然了,做出这项决定,主要还是那位陈小姐发话。

  确定主要面向国内,随即就是制作体量。

  譬如《英雄》那种折合超过2亿人民币的开支,肯定不行。

  参照当下国内的市场,最近几年,《爱情呼叫转移》、《英雄》和正在上映的《致青春》,都突破了两亿门槛,因此,如果制作大片的话,应该将2亿作为目标。以当下国内的院线分成比例,两亿作为盈亏平衡线,显然,8000万人民币级别的投入是比较合适的一个数字。

  于是很快确定8000万的制作成本作为国内大片的投资基准。

  不算宣发。

  就算不惦念海外,将来大片制作出来,海外多多少少肯定还是能卖一些,众人的意思,这部分就算是中和了宣发投入。

  再然后,就是具体的题材。

  什么是大片?

  大投资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无外乎三点,大导演、大明星和大特效。

  内地当下能称得上大导演的,从商业成功与否的角度考虑,其实就只有一个,张国师。此前企图和张国师对垒的陈大导,一部《荆轲刺秦王》,其实没赔钱,但却把自己的口碑作没了,算不到大导演。至于冯裤子,乃至最新冒头的《致青春》导演曹荆楚,因为擅长类型缘故,没有证明自己能掌控大预算影片之前,也不能算大导演。

  想要解决这一点,一方面是自己培养,另一方面,就是借助外援,其实就是香港那边。

  虽然香港电影一向也都摆不脱小家子气的毛病,这也是为何在好莱坞入侵之下毫无招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