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强势接管
�节。

  财团大量子公司之间错杂纷乱的债务纠葛,哪怕是一些局内人,都不一定能搞清楚。

  对于韩国民众而言,国家此时的糟糕局面,被迫与imf签署的丧权协议,都是这些财阀肆意借贷导致的恶果。

  当消息曝光,本就憋着一股火气的大宇很快沦为千夫所指。

  针对围绕大宇的媒体舆论,这段时间都相对沉默的imf驻韩国团队也意外进行了公开表态,声称考虑到大宇集团存在的严重财务风险,imf及相关救助资本将谨慎考虑对大宇的资金输送。

  这才是真正的杀招。

  imf的表态和公众舆论的抨击下,199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大宇集团相关企业的股价全线暴跌,甚至再次拖累韩国kospi大盘在imf救助协议之后出现了单日最高的3.8%大跌。

  韩国的这次危机,或者,整个亚洲的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恐慌形成的多米诺效应,导致了资本一边倒的做空和出逃,一如银行遭遇挤兑。

  现在,这种恐慌效应,袭上了大宇集团这个最新目标。

  长期以来的肆意扩张让韩国财团坚信‘大而不倒’的准则。

  大概是在顺风顺水中待了太久,这些财团幕后的财阀家族逐渐忽略了一点,所谓大而不倒,不是企业自身不会倒塌,而是,为了避免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政府往往会尽力救助,避免这些大企业走向崩溃。

  再简单些。

  不是你自己倒不了,而是有政府兜底让你不能倒。

  然而,当政府无力兜底,或者不愿兜底,大型财阀一旦陷入困境,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韩国而言,多灾多难的1997年上半页,韩宝、起亚等巨头的先后破产,原因是当时的韩国政府限于公众舆论和财务压力,不愿意兜底。金融风暴席卷韩国之后,现在的韩国政府,想要兜底,也无能为力。

  这次轮到了大宇集团。

  政府无力兜底,而有能力为大宇兜底的imf及相关国际资本,不仅没有兜底的意思,还一刀捅了过来。

  大宇集团的结局,已然注定。

  时间很快来到1998年的1月1日。

  新年。

  梨泰院的豪宅内。

  陈晴直到凌晨一点多钟才再次带着微醺的醉意返回。

  今晚参加了当选总统金大中主持举办的跨年酒会,虽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