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节,两难境地(6)
倒是立即进行了压制,但日军都知道效果肯定不会太好,中国军队的120毫米自行迫榴炮分队谨慎得令人抓狂,据说不会在一个阵位上开火超过一分钟,想要靠炮火摧毁,除非是那些自行迫榴炮车自己撞上了炮弹。

  日军指挥官发现中国军队并不上当,赶紧下令进攻部队后撤。几乎就在这时,日军进攻部队侧翼和后翼附近突然出现了密集的枪声,还夹杂着中小口径*的爆炸声。

  “加强右翼警戒,后勤部队的警戒分队也要扩大警戒范围。”日军第24师团指挥官立即对着参谋们下令道,侧后翼遭到的袭击让他意识到中国军队同样没有闲着,同样也想袭扰自己。

  其实受到中国军队袭扰最严重的并不是前线,而是负责警戒后方的澳军第3步兵师。

  苏拉威西岛的地形很是特殊,由四个半岛组成,其中中南部的三个半岛都是直接与岛屿不大的中部地区相连的,唯独北部的米纳哈萨半岛是远离岛中地区的,与岛中地区有一条长约150公里、平均宽度不足40公里的地峡连接。中国海军进入苏拉威西海之前,这条地峡用处并不大,那时候米纳哈萨半岛上守军不多,且军备物资可以直接在万鸦老和比通港上岸,没有补给上的压力。

  自从黑木结人断定中国军队可能威胁苏拉威西岛后,米纳哈萨半岛上的守军开始快速增加,并且还是对后勤依赖大的美军和日军,米纳哈萨半岛上的后勤压力顿时成倍增加。很快,中国海军就出现在了苏拉威西海和马鲁古海,万鸦老和比通港顿时间无法使用,两地的港口也直接被中国海航摧毁了。如此一来,米纳哈萨半岛上的联军只能通过陆路来获得物资补充了。

  在中国海军控制着马鲁古海制海权的时候,联军海军只能从爪哇海畔的望加锡港卸载物资,再通过公路北运。漫长的运输距离迫使联军在公路沿线设立多个中转点。帕卢市作为中苏拉威西省的首府城市,交通便利又有大量可征用为仓库的厂房,也就成为了联军在苏拉威西岛北部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大量的物资从帕卢市出发,顺着地峡东西海岸的公路抵达米纳哈萨半岛,再运往各地驻军手中。

  如今美军重新控制着马鲁古海和苏拉威西海南部海域的制海权,但万鸦老和比通港的基础设施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修复的,加上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如今联军使用的港口只有南部的望加锡和肯达里两处,这样一来米纳哈萨半岛上六七万部队的物资补给全部依赖公路运输,压力可想而知了。

  正是考虑到后勤补给线防御压力大,黑木结人将竭力请战的澳军第3步兵师留了下来,以一个师的兵力来保护帕卢市这个物资基地和地峡上的两条公路线。

  中国军队同样盯上了这里,“海蛟”特战大队、“飞龙”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