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章 建安
而此时经历秦汉,都已经数百年了。
中原王朝才算是真正第一次开始设县统治,这比更南的岭南交趾等地晚了几百年设县,可知这块地方的特殊性。
几百年的时间,汉人沿着闽江南下,直抵闽江海口,花了数百年时间,才勉强建立了四个县,有了几个据点城池。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
东吴割据江东,面临着魏蜀两国的威胁,于是只得不断向南方开拓,不仅把建安等几县组建了建安郡,还新设了邵武、绥安、将乐,使的建安郡下辖十县,基本囊括了后世福建全境。
建安郡也从此一直到隋,地界没怎么变动过。
西面武夷山,东面大海。
东吴不断加大对建安郡的开发,不断迁移人口进来,实行屯田驻军等政策,甚至还一度派人从建安渡海往流求岛上屯田种粮。
沿海的建安县(福州),也成为吴国最大的造船基地。
到西晋、南北朝时,建安郡一度析分为建安、晋安、梁安三郡,于是形成了闽南、闽北、闽东三大区域,不过后来隋一统北方,南征攻陈,在攻郡安郡的时候受到顽强抵抗,遭受重创,日久破城,隋军屠建安。
后来江南大造反,建安地方豪强也是纷纷而起,隋军全力镇压之后,对当地的豪强势力大清洗。到杨广继位后,闽地只设建安一县,并为闽县、建安、龙溪、南安四县,可知在隋平闽地时当地遭受的重创。
在三国东吴之前,中原对于闽地几乎没有建立有效的统治性,虽然也曾经把割据闽地的土著势力击败,但也仅是军事征服,却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统治,连个县都不曾设立过。
到了东吴时,东吴向南开发,对于闽地的开发力度增强,通过闽江南下,开始设立城池、屯庄等,尤其是此时海上水路的发展,使的东吴还开始从海上抵达闽地沿海,有了海水的交通路线,使的东吴对闽地的开发极大增强,短短几十年里,闽地建立起了十个县。
此后直到隋末,闽地的发展虽然持续向前,但远远不及中原。关键原因就是在于陆路不通,武夷山横亘连绵,把闽地封闭起来,使的闽地成为一个很封闭的区域。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闽地,就算是过了武夷山,可是境内也都是大大小小的山脉,把闽地割裂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封闭之地。
在隋平地闽地后,罢郡设州时,闽地设为泉州,下只辖四县,总共户口不过一万二千户。
一个这么大的地方,人口却长期只有一万户左右,这可以说当地确实是�
中原王朝才算是真正第一次开始设县统治,这比更南的岭南交趾等地晚了几百年设县,可知这块地方的特殊性。
几百年的时间,汉人沿着闽江南下,直抵闽江海口,花了数百年时间,才勉强建立了四个县,有了几个据点城池。
东汉末年,三国纷争。
东吴割据江东,面临着魏蜀两国的威胁,于是只得不断向南方开拓,不仅把建安等几县组建了建安郡,还新设了邵武、绥安、将乐,使的建安郡下辖十县,基本囊括了后世福建全境。
建安郡也从此一直到隋,地界没怎么变动过。
西面武夷山,东面大海。
东吴不断加大对建安郡的开发,不断迁移人口进来,实行屯田驻军等政策,甚至还一度派人从建安渡海往流求岛上屯田种粮。
沿海的建安县(福州),也成为吴国最大的造船基地。
到西晋、南北朝时,建安郡一度析分为建安、晋安、梁安三郡,于是形成了闽南、闽北、闽东三大区域,不过后来隋一统北方,南征攻陈,在攻郡安郡的时候受到顽强抵抗,遭受重创,日久破城,隋军屠建安。
后来江南大造反,建安地方豪强也是纷纷而起,隋军全力镇压之后,对当地的豪强势力大清洗。到杨广继位后,闽地只设建安一县,并为闽县、建安、龙溪、南安四县,可知在隋平闽地时当地遭受的重创。
在三国东吴之前,中原对于闽地几乎没有建立有效的统治性,虽然也曾经把割据闽地的土著势力击败,但也仅是军事征服,却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统治,连个县都不曾设立过。
到了东吴时,东吴向南开发,对于闽地的开发力度增强,通过闽江南下,开始设立城池、屯庄等,尤其是此时海上水路的发展,使的东吴还开始从海上抵达闽地沿海,有了海水的交通路线,使的东吴对闽地的开发极大增强,短短几十年里,闽地建立起了十个县。
此后直到隋末,闽地的发展虽然持续向前,但远远不及中原。关键原因就是在于陆路不通,武夷山横亘连绵,把闽地封闭起来,使的闽地成为一个很封闭的区域。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闽地,就算是过了武夷山,可是境内也都是大大小小的山脉,把闽地割裂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封闭之地。
在隋平地闽地后,罢郡设州时,闽地设为泉州,下只辖四县,总共户口不过一万二千户。
一个这么大的地方,人口却长期只有一万户左右,这可以说当地确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