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VX毒气
鳍、白夹、江马、青鱀、扬子江豚及长江豚等,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流域,这是白鱀豚科中唯一的独特物种,至20世纪由于种种原因使其种群数量减少,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

  它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为中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现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缩写iucn)列为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sè名录》、《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以及《美国国家濒危物种法》。在2006年11至12月维持六周的野外调查失败后,这物种被认为很可能已经灭绝,就算是还有任何个体仍然生存,其数量也很难维持并延续物种族群。

  白鱀豚最早被人们记载于秦汉时期的辞书《尔雅》中,把这种动物定名“鱀”。这是因为当时对鲸类等水中哺ru动物认识不多,所以错误地把这鱀归为鱼类,造字时使用了“鱼”字旁。长江沿岸的渔民百姓们则将其称为“**”。估计在中国曾经有5000头之多,有长江女神、“长江美人鱼”的美称。

  1914年美国的青年冒险家霍依在中国的洞庭湖地区收集到了一个白鱀豚标本,但是当时他对这物种并不熟悉,所以拿着标本询问了当地的渔民,结果他根据当地的湘鄂口音,在标本上写注为“peichi”(“白旗”)。这个标本带回到美国后,引起了时任美国史密斯研究院学者小格里特?s?米勒的兴趣。米勒依那白鱀豚标本为基础,从形态学、解剖学,以及其骨骼、牙齿位置等方面作了综合且详细的研究。米勒并进一步地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采到的亚河豚标本进行了骨骼比较。

  1918年,米勒把他的研究总结发表在史密斯研究院的系列杂志中,研究论文题名为《来自中国的一个淡水豚新种》,确认白鱀豚是独特的动物新种,定下了拉丁语学名:“lipotesvexillifer”。米勒并将白鱀豚的英文名称定为“chineseriverdolphin”(直译为“中国江豚”)。

  在这个时代,白暨豚还没有到濒危甚至是灭绝的地步,所以虽然白暨豚的存在引起了一些科学家们的注意,但是却没有多少人对他们的生存表示关注。

  不过这里面,却不包括严光…根据在战前,也就是1938年的调查结果,长江当中大概生存着千余只白暨豚,这个数字和后世的那个数字相比,的确是要多的多了,然而早几年,也就是长江还没有像如今这么繁荣的时候,也就是1913年时的长江估计生存着2000余只白暨豚。

  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居然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如果长江随着中国继续繁荣下去的话,恐怕到不了二十一世纪,白暨豚就会彻底的在长江灭绝。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严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