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竣工
�降低对百姓和企业的负担…

  也因为如此,虽然国社政府在23年的财政收入仅和22年相当,但是在经济上的增长却是突飞猛进,在民间甚至产生了三家可以生产万吨级货轮的造船厂——————虽然这三家和严光拥有的几家相比几乎微不足道,不过考虑到“民企”两个字,这些民间企业家还是值得称赞的。

  同时由于赋税减轻的关系,百姓的消费水平也增高许多(这个时候没房地产),新的工厂和企业也不断的出现在全国各地。

  受益于新的政策,根据最新的统计,24年中国的gdp增长速度达到了13%,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达到了10%,当年的财政收入很自然的突破了三亿英镑这个大关。

  而在帝国大厦出租出去的办公室,至少有十分之一是由这些新增的企业租下的。

  ——————————

  当初严光为了建帝国大厦,不仅仅只是买下了建大厦所需的土地,同时也将大厦周围的土地全部买下,建了一座面积极大的广场。

  由于听说是严光要买的缘故,几乎所有的土地拥有者都很配合,甚至就连少数几个把这些土地当成祖业,别人来死活也不肯卖的百姓,在听说是严光要买后也都非常自愿的点头,甚至愿意免费双手奉上。

  而此时在这座新建的广场上,早已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给堆的密密麻麻了。

  在这些来宾里,甚至还有不少各国的政要——————当然,都是私人前来的。

  事实上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些人对上海的一切都很满意,除了在进入广场前需要进行繁琐的安全检测,以保证他们没有随身携带什么危险武器外…

  不过这种不悦感,很快就被眼前庞大的建筑给驱散了。

  “离近了看后,真是让然难以置信的大啊…”

  看着眼前的这座建筑,林森惊叹着道。

  “是啊…”

  不止是居正和林森,广场上的其他人也都是这种感觉。

  当然除了难以置信的感觉外,大多数国人的心中更多的还是自豪感,为自己的国家能够建造如此庞大的建筑而感到自豪。

  而这时,后来帝国大厦的建造者,著名的建筑师威廉?拉姆同样是惊叹的看着眼前的建筑。

  “这些中国人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威廉?拉姆在脑中回转了十几种方案,却始终没有一种能将建筑建到一百一十层高的办法。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