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无奈
��只航行(武汉至城陵矶,也就是岳阳临近的水域水深为米,自然水深的情况下可通行3000吨海轮,海圻舰的4300吨不用说,海容、海筹和海琛三舰的满排都是2950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北洋海军和四川水军在长江水域碰面,鹿死谁手犹未可知…………至少在段祺瑞和冯国璋看来,缺少了海圻舰后,还是四川水军的赢面要大一些。

  国社军的优势是拥有大量,包括舰炮在内的重型火炮,尤其是15艘浅水炮舰上的120门120口径舰炮,恐怕就连国社军陆军炮群也没这么多120口径的火炮(都是德国原厂货,严光手里也就几十门)。同时还拥有大量精良的器械,如比北洋军使用的汉阳造要领先一代的毛瑟g98式步枪,还有丹麦的麦德森式轻机枪,至于马克沁机枪?这个北洋军到是有很多。

  而北洋军的优势则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和大量优秀的军官,尤其是老北洋的6个镇和几个由清末新军改编的师更是如此。毕竟好歹也是多年积累下来的老底子。

  在这种情况下,段祺瑞和冯国璋自然是要尽可能的扬长避短。

  首先一点就是战场的更换,在确定四川水军也能出战,并且可以提供强大的炮火支援后,段祺瑞和冯国璋决定主动放弃宜昌和荆州,因为这两座城市都临着长江,如果想要守下这两座城市,北洋军就不得不在四川炮舰的炮雨下苦苦挣扎…

  所以最后段祺瑞和冯国璋决定,主动撤出宜昌、荆州两县,将战场改为距离武汉仅有一百多公里的潜江县。

  潜江县虽然也带着一个“江”字,但是这个江的入口却是在武汉,再加上潜江县距离长江很远,不必担心四川水军的威胁,其本身也是川汉铁路的一部分,对北洋军也有一定的优势,确实是一个适合的位置。

  ——————————

  “潜江吗…”

  铁狮子胡同的总统府内,看着段祺瑞、冯国璋和黎元洪等人联名发来的电报,袁世凯挠了挠日渐稀疏的头发。看过电报的内容后袁世凯多少有些犹豫,不过在征询了杨士琦、杨度还有王士珍的意见后,袁世凯还是点头应允了。

  不过等到电报发出去后,袁世凯却是坐在座位上哀叹了一声。

  “未战先退啊”

  平心而论,袁世凯也认为段祺瑞和冯国璋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毕竟他也是军旅出身,很清楚海军的舰炮能对守军造成多大的杀伤。就如二次**的南京,那么短的时间内北洋军就能攻陷南京,这其中虽然有守军不给力的原因,但刘冠雄指挥各舰日夜炮轰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如果真的将北洋军和鄂军摆在宜昌和荆州,到时候只要四川水军炮轰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