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曙光
emsp; 王猛哑然失笑,他知道,王渊做为军人,第一反应自然是军事用途;而冯如在西方多年,深刻感受到铁路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他对詹天佑道:“詹先生,我们铁路工业哪方面最困难?”

  詹天佑道:“主要是列车轴承。说实在的,要不是奥匈帝国有十几个这方面的人才,我们要独立完成轴承制造,起码要两年以上时间。轴承是动力关键部位,涉及许多精密制造,具备这种技术水平的,我们西南只怕只有军工的几名老技师。”

  王猛冷笑道:“这不可能。全世界有多少火车在运行?每天更换的轴承有多少?凭手工制造肯定无法满足需求,必定要实现工业化生产,肯定有设备能够保障生产规模。高峰,想办法进口设备,就算我们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允许进口零件,可是这核心零件我们必须保障自行生产。”

  高峰应声道:“是。”示意身边的秘书将这件事记录下来。

  王猛望向冯如道:“飞机研制怎么样了?”

  冯如道:“主要还是发动机问题。总司令要求的160马多缸发动机各方面参数要求极高,虽然我们制造出了样品,但是故障率很高,暂时达不到使用要求,我建议还是采用国际目前技术已经成熟的120马动力。”

  王猛道:“目前飞机厂月产飞机能达到几架?”

  冯如道:“发动机能保障的话,可以达到三十架左右。(这个时期的飞机十分简单,也几乎没有什么空气动力学要求,发动机几乎就是核心,比汽车难不倒哪去)”

  王猛想了想道:“进口一批120发动机,我们还是全力攻关160马发动机技术。足够的动力才能保障飞机飞得更快,更高。”

  重工业系列工厂都设立在郊区钢铁厂附近,包括兵工厂,飞机厂,火车机车厂,汽车厂等。

  火车很快抵达重工业区,王猛一干人直接到飞机厂。在试飞跑道上,是一架简陋的木头架子飞机,典型的一战时代四面漏风的机型。

  冯如立即介绍道:“这款飞机我们称为‘黄蜂’。目前采用我们制造的东方-120马八缸动力,最大时速可达到100公里,双座机,射击靠副驾驶座的机枪手完成,。”

  王猛一干人听着介绍,看到飞机发动很快冲天而起。

  王猛望着在天空中盘旋的飞机,听着耳边的惊呼和振奋的欢呼,心中感慨万千:好歹纯国产飞机上天了,可是真是惨不忍睹啊。网络军史大神们说的铝镁合金(航空用超硬铝)啥时候才能研制成功?老子的金手指啥时候才发挥啊

  离开飞机厂,王猛一干人就抵达兵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