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敢为天下先
  一个削弱英法的大好机会德国当然不会放过,英法日和中国北京政府谈判并迅速做出结束战争的协议,这让德国大为不满。

  德国驻重庆领事紧急拜访王猛,询问西南军政府的态度。

  王猛坚决地表示:“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我们绝不同意。”

  汉纳根松了口气道:“那么总司令阁下仍然准备发动进攻?”

  王猛道:“当然不会马上进行,我们也并不想和北京方面撕破脸面。我会要求派人参与谈判。”看到汉纳根脸色一沉,立即接着道:“如果我提出要求英法日赔偿一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您认为会发生什么事?”

  汉纳根立即道:“这不可能,英法绝不可能答应。”

  王猛笑道:“既然谈不拢,那只有继续打了。我们也需要一点时间重新整编部队,部队新兵太多,需要整训才能提高战斗力,进攻可不比防守。”

  汉纳根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利用谈判拖延时间是个不错的选择。”

  王猛道:“我希望贵国的援助尽快到位,这样我们才能尽快发动进攻。”

  汉纳根点头道:“没有问题。半个月后设备到位,阁下兵工厂很快就会拥有月产一个师的军火,包括机枪和75毫米火炮都能生产,弹药月产量可以达到一千万发,重庆兵工厂将成为东亚仅次于日本东京兵工厂的大型兵工厂。”

  王猛知道德国真的下了本钱,德方指的一个师是一万八千人左右的配置,这个产能简直是目前中国所有兵工厂产能之和的三倍以上。这就是抱大腿的好处,否则要靠西南自行发展,没个三五年是无法将兵工厂扩大到这个程度,自行研发的话,火炮生产线都不知道能不能造出来。当年的日本也正是抱了英国的大腿,海军造船业迅猛发展,而现在已经在制造战列舰。

  要想得到援助,就必须有相应的付出。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能靠钱买到的,就算可以买到技术设备,能买到人才吗?这个交通和通讯落后的时代,只要不是走投无路,一些优秀的人才是基本上不可能远隔万里到完全不熟悉的东方来工作的,因为优秀的人才更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中国恰恰最缺的就是人才。理论上而言,有了技术设备,要自行培养人才打造工业体系,中国也许需要十几年才能打造出基础工业化体系;而有了人才的情形下,理论上只要设备技术到位,完全可以迅速完成工业化。

  王猛断然道:“一个月内,我们会发动进攻。”

  西南军派到北京的谈判代表就是蒲殿俊,北洋大佬们对这个出卖同僚上位的西南军政府高层都很不待见。

  出卖